【观察】花莲地震救援蔡英文拒陆而迎日 灾难中的两岸政治尴尬

撰文: 张虓
出版:更新:

台湾花莲6日晚发生6级地震,造成多人死伤,多座建筑物倒塌。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7日即与花莲县长傅崐萁紧急通电,表示愿意派遣救援队赴台支援,但陆委会当日回应指,台湾救灾专业人力及器械等救援力量仍然充足,目前尚无需外界援助。但转日便接受了日本政府派遣的专业救援队参与地震救援。
灾难面前的政治考量凸显了目前两岸关系的尴尬所在。

“目前我们有足够的人力和设备来支持救援行动。……我们非常感谢他们(大陆)的提议,但到目前为止并不需要他们的帮助。”
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言人邱垂正
蔡英文政府婉拒大陆方面的救援提议。(中央社)

蔡英文政府婉拒大陆方面的救援提议可以说自有其考量,因为当日早上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直接与花莲县长傅崐萁打的一通电话可谓颇有心思,张志军这个并不拘泥两岸传统“默契”的动作,一方面是越过了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传统联系渠道,直接与台湾官员沟通;另一方面,电话没有联系台湾中央官员,而是直达地方,这想必令蔡英文政府颇有“被架空”的尴尬。

花莲地震目前救援行动仍在进行中。(美联社)

作为台湾总统的蔡英文,无论是基于国内安全、意识形态考量还是执政党对台湾地方的“面子”问题、抑或是急需救灾成绩挽救民望,蔡英文方面的婉拒似乎也在意料之中。蔡英文政府的考量在于,大陆会借此机会释放对台善意的同时,必然会施展其统战影响力,拉拢人心。另一方面大陆的宣传机器也必然高速运转,令蔡英文政府在大陆舆论中颜面有失。

确实,与1999年台湾死亡2735人的大地震相比,这次花莲的地震强度就台湾自身救灾能力而言是并无压力可言的,然而这一婉拒却会令蔡英文担上“政治先于救灾”的非议,同时主动放弃了一次两岸因“九二共识”关系恶化以来的破冰机会。

当被《南华早报》问及这是否是错过了与北京打破僵局的机会时,邱垂正说:“这是一场自然灾害,救援是人道主义行为,不应该把这当作政治联系的桥梁。”该委员会后来发表声明说,救援工作不需要任何外部帮助。

不过令外界费解的是,就在拒绝大陆救援队的第二天,台湾方面在2月8日却又接受了日本7名地震救灾专家的技术支援。蔡英文本人更与日本首相安倍在Twitter上热络互动,安倍亲手书写中文“台湾加油”并附上慰问;蔡英文则回应称“危难时时提供援助的是真正的朋友,在此时的人道救援体现了台日双方的友谊与价值,今天日本7名专家会来台,希望能救出更多受难者。”

虽然台湾在日本311大地震期间援助甚多,日方基于“有恩必报”的心理投桃报李也是应有之义。然而台湾方面的这种面对大陆和日本迥异的姿态对比,仍然令外界感到费解。在目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台湾方面的外交事务至少应当与周边各方保持平衡沟通和灵活弹性。

日本7人小组2月8日下午抵达花莲。(中央社)

一方面,蔡英文无法在处理外来救援问题上“一碗水端平”,拒大陆于千里之外却快速接受日本救援,必然难逃将救援问题政治化的批评。

另一方面大陆主动展示姿态,提出驰援台湾,若蔡英文放下心结大方接受,也算给2018年两岸良性互动创造契机。然而陆委会的婉拒却令两岸再失善意沟通机会,M503航线纷扰犹在,春节在即问题依然冻结,2018年两岸关系前景如何?或许正如本月初在北京召开的对台工作会议所释出的信号那样:暖的将更暖,冷的将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