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欧洲心脏门户 习近平晤捷克总统商“一带一路”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3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捷克,为中国元首首次到访该国。其间习近平与捷克总统泽曼会晤,双方就中捷和中欧关系交流两个多小时。两人同意中捷两国应继往开来,于经贸人文各方面加强双边关系,增进政治互信。
早前习近平于捷克《权利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捷两国经贸关系紧密,于核电、金融、航空、科技、农业等领域有长足发展,中国已连续多年是捷克于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
习近平于文中又提到,捷克早于2015年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而通过“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根据捷克的产业条件和地理优势,两国可进而实行产能合作,开拓金融、通讯、智能工业、纳米科技、环保等领域。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解读,于“一带一路”版图中,捷克以至整个中东欧地区作为“进入欧洲心脏的门户”,“分量放大了”。例如中国、匈牙利及塞尔维亚合作兴建铁路,连结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及其他中欧腹地,成为“一带一路”的海陆连接点。
难民问题分化中东欧与西欧关系
习近平于一片经贸合作呼声下出访捷克,惟同时隐现政治暗流。近年欧洲为难民问题困扰,中东欧各国位处门户,更是首当其冲,当地右翼政治势力擡头,质疑挑战西方“自由民主”的说法。
影响所及,如内地官媒《环球时报》指出,捷克过往充当“人权先锋”,“四处树敌”,导致对华关系受挫。相比之下,2014年泽曼访华,表明来意为学习中国“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不是来“传授所谓市场经济和人权。”
泽曼于接受央视访问时,更直言捷克过往受制于美国及欧盟压力,如今终于重新成为“独立国家”,可按“自身利益”制定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