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预计2020年首飞 或能“一天一飞”航班化

撰文: 吴梓枫
出版:更新:

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目前正与国内机构共同合作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并计划约于2020年实行首飞。其最终目标不仅能将单位有效载荷的运输成本降低至现有一次性运载火箭的10%,还能大幅缩短发射准备时间,有望像飞机般实现航班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目前正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视觉中国)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领域 中美是“比肩的”

据一院研发中心总体室主任陈洪波介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是指能利用自身动力携带人员或有效载荷进入预定轨道,并可从轨道返回地面,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工具。陈洪波表示,中国正在研制的重复使用运载器兼具航天器和航空飞行器的特点。与传统的一次性火箭相比,中国正基于目前的火箭发动机,通过技术改进使其实现重复使用。

计划约在2020年完成首飞后,还将连续进行数次飞行,以验证其快速再次发射和重复使用的能力。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主导的XS-1试验性太空飞机也计划在2020年完成飞行试验,因此陈洪波认为中美两国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发领域是“比肩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力求具备一天一次飞行的能力。(视觉中国)

力求实现一天一次飞行

至于中国目前正在研发的航天运载器,其起飞方式与传统火箭一样都是垂直发射,但特别之处是让一、二级的运载器并联组合在一起,一级“背”着二级,二级机身设置著有效载荷舱。而当一、二级运载器在完成各自任务后,将分别返回着陆场,像飞机一样水平降落在跑道上进行回收。除了降低发射成本外,该运载器的发射周期也将大大缩短。相比传统火箭长达数月的发射准备时间,该运载器将引入航空领域的快速检测理念和技术,力求具备一天一次飞行的能力。而从外观来看,中国研制的重复使用运载器与传统火箭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其一、二级的运载器均带有飞机一样的“翅膀”。

陈洪波指出,该运载器主要面向300至500公里高度的轨道,可满足未来“快速、可靠、廉价”的航天运输需求。例如可承担起未来中国太空站的人员、物资运输任务,也能满足军民两用的有效载荷发射需求,还能开发太空旅游等民用产业。

此外,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亦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有陆媒分析指,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技术代表着世界科技前沿,同时其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据介绍,中国预计在2030年前可全部完成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发及相关飞行试验,届时有望成为全世界首个实现完全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的国家。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