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变化、国务院组织法修订和取消总理记者会

撰文: 应濯
出版:更新: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他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强在报告中表示,“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这都是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未有的表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二十大以来中国政治秩序和伦理的变化。

去年“两会”期间,李强在首次出席总理记者会时说过:“新一届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与全国人民一道,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不久后,李强又在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本届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李强上任以来多次打破惯例,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起出现在以前通常不会同时现身的场合。比如,去年5月,李强陪同习近平赴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去年10月,李强参加习近平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的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去年11月,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李强出席;去年12月,习近平听取香港特首李家超的述职,李强参加会见。这样的变化既说明中央对于相应事务的高度重视,又折射出政治秩序和政治伦理的变化。

2023年12月,李家超在北京向国家领导人述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务院总理李强陪同下一齐接见,是回归以来国家主席和总理首次一齐接见述职的香港特首。( 中央电视台片段截图)

与此同时,今年“两会”的一个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议案。这是国务院组织法制定实施42年以来首次修订。现行国务院组织法是依据1982年宪法有关国务院的规定而制定,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政治环境。1982年至今,宪法已有五次修订,每次修订都反映出现实政治的变化。2018年的修宪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进宪法正文,反映中国政治日益强化“党的领导”的风向变化。自那时到现在,中国政治秩序和政治伦理持续强化“党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国务院组织法时隔42年的首次修订,正是近些年来中国政治秩序与政治伦理变化的缩影。

去年10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他表示:“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是新时代国务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此次修改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贯穿修法全过程和各方面。”除了大的政治方向之外,国务院组织法时隔42年的修订会新增副总理职责的规定,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列为国务院组成人员,增加关于国务院会议的规定。

在此背景下来看,李强今次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正是中国新的政治秩序和政治伦理下正常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报告,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很大的连续性。国务院组织法的修订则是从法律层面来落实新的政治秩序和政治伦理。

照此逻辑类推,今年中国不举行总理记者会便不难理解。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娄勤俭说:“李强总理将作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将向大会书面提交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应该说,社会的主要关切在上述三个报告中都有具体的回应。这三个报告经大会通过后,将向社会公布,媒体和公众都能很方便地了解相关内容。”从近些年中国政治秩序与政治伦理的变化来看,从国务院角色的变化来看,今年不举行总理记者会是有迹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