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专访|霍英东百年诞辰 霍启文忆爷爷:南沙梦激励家族二三代

撰文: 郑宁 林芷莹 蔡苡柔
出版:更新:

从1923年生逢乱世,到青年时期白手起家创业,成为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再到投身于政治、体育、教育事业;从战争时期为国运物捐资,开创地产先河到率先投身改革开放,著名爱国商人霍英东先生用他的赤子之心,不断为中国的发展腾飞添砖加瓦。

2006年,霍英东先生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央视赞誉他“聚散有道,义利兼能。国旗和紫荆维系他一生的光荣。”

今年5月,适逢霍英东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香港01》邀请霍英东之孙、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文,讲述霍英东先生传奇辉煌的一生。“他把一切都奉献给了社会”,霍启文说,爷爷霍英东一直秉持著“不赚国家一分钱”的信念,也激励他为香港、为大湾区、为中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朝鲜战争为国运物资圆少年报国梦

1923年5月10日,霍英东出生于香港蜑家水上人家,7岁才上岸,穿上第一双鞋。经历日占及港英政府,见证日军的残暴及港英对华人的欺压,成长在社会最底层环境中的霍英东从小就知道“没有国就没有家”。

上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韩战)打响,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港英政府亦跟随英国,封锁货物进入中国大陆。当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时,从事海上贸易的霍英东也在香港组织船队,不顾个人安危,想方设法为祖国运送大量物资。

霍启文说:“爷爷从日占时期就想回到广州报国,但后续能通过各种渠道接触祖国,他能奉献的都尽量去奉献,也是完成他年少时的心愿。”

2000年10月25日,在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纪念大会上,霍英东作为唯一一位港人被邀请坐上主席台,他在发言中坚定地表示,“当年或许我还不是很清楚,但今天我可以清楚地知道,我是做对了,我无怨无悔。”

投身改革开放 身先士卒

因曾向内地运送物资,香港回归前,霍英东的事业长期遭受到港英政府打压,他逐渐将发展中心转移到中国内地,并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支持国家改革开放中。

霍启文回忆,爷爷霍英东从未过多地说自己的商业成就,而是与孙子分享参与国家建设的点点滴滴。

他把一切都奉献给了社会,把他的时间、财富、经验都奉献给祖国,最主要的就是改革开放的建设。
——霍启文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霍英东在广东首先兴建了中山温泉宾馆。霍启文说,爷爷最初希望通过旅游、游玩的方式带动外来投资,同时为外商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有好的条件,别人才会愿意来。”

中山温泉宾馆新建后,霍英东又与郑裕彤等外商合资,在旁边建起新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会。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来说“姓社还是姓资”未下定论,兴建作为资本主义象征的高尔夫球场,太过超前。霍启文说,“爷爷的想法是,最终如果不行,就捐给国家给老百姓当个公园。”

1984年首次南巡的邓小平站在罗三妹山头远眺前方草坪整齐、绿茸茸的高尔夫球会和庭院错落的中山温泉宾馆,满意地说“看来开放搞对头喽!”。下山时选择另一条没有石阶、较为难行的路,邓小平还对陪同人员说出一语双关的五个字“不走回头路”。

白天鹅宾馆 让老百姓体验改革开放的好处

“因为大家对中山温泉宾馆、高尔夫球会的认可,爷爷又在广州建了白天鹅宾馆”,霍启文介绍,广州作为当时中国的千年商都,但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让港商都难以习惯,又怎能吸引国外客人?所以对霍英东来说,兴建白天鹅宾馆有著三层意义:第一就解决广州招商引资配套不足问题;第二是让老百姓能切身看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第三就是通过白天鹅自主经营和自主管理模式为国家酒店服务行业培养一批人才。

霍启文回忆道,“爷爷最喜欢分享白天鹅宾馆开业时的故事。”开业当日,广州政府及酒店管理员担心会失控,建议不要对外开放。但霍英东则认为,建酒店就是给老百姓的,不仅要开放,还要所有门都打开欢迎。“他也为了这个事情准备了很多后备物资,连厕所板都多买了100个。”霍启文称,即便知道会有混乱的场面,但爷爷霍英东还是坚持,要给大家体验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建成40年来,白天鹅宾馆接待了40多个国家的150多位元首及政商文艺界人士。白天鹅宾馆也以五星级酒店的高规格标准,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金钥匙(国际饭店金钥匙组织UICH)”。

白天鹅早期的员工都是在国内招聘培训的,因为爷爷说不能依靠国外,一定要自主管理。他带领团队到国外、到香港到处参观学习,感受什么才是五星级。
——霍启文

直至2003年后,白天鹅宾馆合作到期,广东省政府希望霍英东能够继续运营,但他却说,自己的历史任务已经结束了,将白天鹅宾馆无偿交送给国家。

从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爷爷的观点就是“不赚中国一分钱”,在中国赚的所有钱都要回归到中国社会去。
——霍启文

滩涂起新城 南沙连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

上世纪90年代初,霍英东看中南沙位处珠三角的中心位置,认为这里未来将有无限潜力。他立下“南沙梦”,希望南沙可以上达广州,下至港深、珠澳,建桥修路设港口,用畅通的交通让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获得大幅提升。这一初衷,便是今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雏形。

霍启文展示了以南沙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图。他说,“爷爷很喜欢研究世界地图,他将全世界国际一线城市研究之后发现,南沙的地理位置与纽约很像。”

他在地图上指出,由于广州地理位置并不在珠江口,若要成为国际一线城市则需要有深水港。所以爷爷霍英东认为,南沙发展深水港航运,将弥补广州的不足。而且南沙可以弥补香港的不足,香港不能承担的功能,可以在南沙实现。

滩涂起新城,霍英东的“南沙梦”激励著霍家二代三代。霍启文直言,“爷爷曾说过南沙的发展他肯定看不到了,至少需要3代人的努力,需要整个珠三角周边城市都发展起来,才能有南沙的发展机遇。”为能继续努力完成爷爷的“南沙梦”,霍启文表示自己已将工作重心放在南沙。

致力体育事业推动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

霍英东前半生的经历,让他认识到“强大的国家可以保护每个老百姓”,他也总在思考“中国怎样才可以更强大”,而强大的国家首先需要获得国际认可。1970年代,周恩来总理提出“乒乓外交”时,霍英东积极响应,希望借由香港的平台,恢复中国在国际体育界的话语权,获得国际机构的合法席位。

1977年,作为香港足协主席的霍英东参加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亚洲足协会议,成功帮助新中国获得亚洲足协会员席位;其后在霍英东的不断斡旋下,推动中国重返羽毛球、篮球、排球、自行车等体育项目国际组织,再通过加入国际羽联、恢复国际足联合法席位,最终于1979年,令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

谈及爷爷致力于国家体育事业,霍启文表示,“首要原因就是要强身健体,国家要强大,老百姓本身也要强大,健康是最主要的。第二就是体育外交,通过体育让中国站到国际舞台上;第三是通过体育赛事增强人民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

1980年代初,为了培养运动员,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体育事业,霍英东出资1亿成立“霍英东体育基金会”,为金牌选手送出1公斤重的纯金金牌和部分现金。他曾说,“我们不是强调一切向钱看,但应看到,一块金牌打动了多少亿中国人的心啊!我希望更多年轻人投入体育运动。”

双奥场馆“水立方”。(视觉中国)

为中国体育发展努力半生的霍英东,因病在2006年离世,虽遗憾未能亲眼见证北京奥运,但喜爱游泳的他捐赠2亿建设的“水立方”游泳馆,将长久地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传承爱国之心 霍启文邀香港青年共同努力建设湾区

从新中国刚成立到改革开放,霍英东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国家,但他却总是心怀感恩,告诉子孙后代,感谢国家给他机会尽自己绵薄之力。采访最后,霍启文感叹,爷爷的文化影响力和个人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自己还需更加努力,“他总能前瞻地看到还需要做些什么,竭尽全力宣传中国改革开放,想方设法邀请全球华人一起参与国家建设。”

霍启文接受《香港01》专访,讲述爷爷霍英东辉煌的一生。(01独家)

如今,内地经济腾飞、湾区政策设施完备,霍启文也号召香港青年多来大湾区看看,亦希望未来的南沙能为香港青年提供一个发展平台。霍启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粤港合作,让作为珠三角中心点的南沙发挥自己“取长补短”的角色,为香港居民、内地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家族成员也会继续往这个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