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和平不能仅赖马英九祭祖:台湾能否超越拒统与避战的纠缠?

撰文: 刘燕婷
出版:更新:

在蔡英文过境美国、2024年台湾总统选战开跑际,马英九赴陆祭祖注定无法外于政治。

首先是民进党阵营,其早在马英九尚未出发前,便动员巨大资源形塑攻讦议程,指称此行是要“密商统一事务”、“作统战样板”。3月27日马英九一行人飞抵上海浦东机场后,国台办副主任陈元丰、上海市委常委张为、国台办联络局局长孙升亮、上海市台办主任钟晓敏等人前来接机,然因同日上午曾有台媒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丁薛祥将亲自前来”,故民进党趁此借题发挥,嘲讽马英九“被当省长对待”、“连特首待遇都不如”,再配合“现场连红地毯都没有”、“报道中毫无头衔”等叙事,形塑出了“马英九被降格”的屈辱形象。

国民党阵营的反应则相对复杂。由于担忧被民进党“抹红”、与“促统”符码挂勾,其在马英九行程曝光之初,并未积极回应,甚至可谓刻意低调,意在缓冲此行对2024年总统选战的负面影响,20日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一席“相信马英九会坚持中华民国立场”发言,便体现了此一心理。但28日马英九敬谒南京中山陵后,诸如“国父孙中山先生毕生领导国民革命,推翻满清,创建民国,到今天已经112年了”等言论,似乎又让国民党恢复底气,开始宣传马英九敢于表述中华民国、自称总统,是史无前例的惊天大突破,同时质问蔡英文“敢在美国人面前自称中华民国总统吗”?

观察蓝绿上述过招,“降格”与“突破”的攻防基调已然成形,也连带调动起台湾讨论马英九此行的舆论风向。而两套作用看似立场相反,却源于类似的政治诉求,往复之间,尽显台湾社会面对此事的复杂立场。

马英九(左)2023年3月30日会见国台办主任宋涛(右)(马英九办公室)

“降格”与“突破”各有选举需求

首先观察马英九出访下的台湾政治氛围,单纯由选举视角来看,2024年的台湾总统大选牵动两个涉陆关键议题:“拒统”与“避战”。

其中,“拒统”无可否认已成台湾主流民意,也向来是民进党的表演强项。正因如此,民进党得以执政多年,即便台湾经济迅速衰退、治理问题层出不穷,其民意基础依旧强大。当然从现实视角来看,民进党所为其实无益“拒统”、反而更像“暴力促统”,但在泛绿舆论场内,民众并不认为“拒统”的尽头便是战争,反是认为只有“拒统”才能“避战”,故对民进党“霸气回应”的政治风格拍手叫好,对美国武装台湾的提议如沐春风,并将主张“避战”者尽数打为“投降主义”。换言之,便是分别提取“拒统”与“避战”的部分内涵,组成了“避战的拒统”。

而细究“避战”话题的起源,其成形源于中美关系恶化下,美国对印太地区的再武装,以及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各种惨烈场景的轮番冲击。对苦于两岸论述的国民党来说,其原本深陷“中华民国拒统”的话语泥淖中,如今面对战云密布的台海议题,可谓意外寻得一展身手的新天地,只是在选举政治桎梏下,国民党仍要强调自己的主张不仅是“避战”,更是“拒统的避战”。

马英九所到之处,都有许多热情的大陆民众围观。(马英九办公室提供)

由这一基础来看马英九此行,便不难理解蓝绿何以会有“降格”与“突破”的政治攻防。民进党所谓“降格”,源于其既定的政治需求:一是强调中共打压台湾,二是反衬国民党卑躬屈膝。平心而论,如若今日真是丁薛祥前来接机,民进党依旧不会放弃舆论攻击,只是重点会从强调中共打压移到国民党卑微,高喊北京“礼多必诈”,并称马英九此行已不仅是“统战样板”,绝对另有“密室协商”,要泄露台湾机密。

归根结柢,民进党之所以称马英九此行被“降格”,关键不在中共以何种规格进行接待,而是民进党必须借此巩固其终极论述:卑躬屈膝不能换取和平,民进党“避战的拒统”路线才能真正保台。

而国民党之所以强调马英九此行有所“突破”,也是出于类似的政治诉求:一是强调国民党仍维持“中华民国”路线,并未偏离“拒统”民意太远;二是以北京默许马英九口出“中华民国”,来反衬民进党只会破坏两岸沟通,于“避战”无益。然若马英九未有此般表现,国民党便也不会如此回应,而是会像20日的朱立伦般,表面上说著“相信马英九会坚持中华民国立场”,其实意在隐形切割马英九,希望维护国民党的“拒统”形象,并将马英九当作“外于国民党的实体”,称此行目的还是祭祖这一私人行程,接著私下抱怨马英九让国民党选情流血。

说到底,国民党的叙事铺排同样是为成就其选举论述:换取和平不用卑躬屈膝,国民党“拒统的避战”路线才能真正保台。

马英九参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向遇难同胞献花致祭。(马英九办公室)

蓝绿现行主张都有极限

但跳脱选举政治的视角,真正聚焦两岸问题的解决,不论是“避战的拒统”或“拒统的避战”,其实都有其极限与不足。

民进党操作“避战的拒统”,其实众所周知极难两全。民进党虽高声宣称,延长兵役等举措是要展现台湾不惧一战的决心,从而吓阻北京的武统意志,但北京的思路未必如其所臆。长年以来,中国之所以能有“不必急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余裕,一是因为美国尚未在印太战略视野下大打台湾牌、于台海问题反复“切香肠”;二是因为两岸的军力差距愈发巨大,台湾明显是落后的一方。但民进党对美国武装的不加反抗,正在改变前述两大情境,台湾问题当然是中国核心利益、但本非首要议程,如今却在民进党甘于融入印太战略进程下,逐渐成为急迫事项。

民进党虽频称备战才能避战,却无法回避以下现实:在其执政下,台海中线不复存在、解放军机屡次出没,更在前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atricia Pelosi)访台后,遭遇了解放军的围台军演。民进党所谓“避战的拒统”,其实正让台海战云密布。

而国民党主张“拒统的避战”,在北京没有急切解决台湾问题的需求下,确实可让台湾继续孤悬一方、享受九二共识的小确幸,却终究不是长久之道。尤其在两岸互信已被民进党与美国严重破坏后,“拒统的避战”究竟是以“拒统”为主、还是以“避战”为本,恐怕不只台湾选民有此一问,北京与大陆民意同样好奇。

马英九到访大陆展开祭祖交流之旅,并在今日下午搭乘高铁自湖北武汉前往湖南长沙。国台办主任宋涛一起陪同搭车,两人一路上谈笑风生。(马英九办公室)

且国民党虽欲以和平交流的政治叙事,来与民进党进行选举市场区隔,却正面临一大考验:若2024年总统大选仍由民进党候选人胜出,其是否会自我检讨“拒统”成分不够,并在希望胜选的考量下,强化自己的“拒统”色彩,导致其两岸论述与民进党日渐趋同?若2024年总统大选是由国民党候选人胜出,其是否能抗阻美国的印太战略动员压力,让北京仍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抱有期待?

回顾2005年4月26日,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登陆,访问南京、北京、西安及上海,并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面,是国共两党60年来的首度会谈,时称“胡连会”。彼时双方曾提出五项愿景:在认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促进恢复两岸谈判;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促进两岸在经贸交流和共同打击犯罪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推进双向直航、三通和农业交流;促进扩大台湾国际空间的谈判;建立国共两党定期沟通平台。上述主张为往后的两岸交流奠下不少基础,前国台办主任陈云林便曾在2015年的“胡连会”10周年研讨会上表示,“胡连会”所提五项愿景多有进展,如今仅剩“达成和平协议”未能如愿。

在两岸互信低落的现况下,马英九祭祖行当然具有积极意义,且是以实际行动传递了两岸和平交流的渴望。但从长远视角来看,此行应该要是台湾争取和平的起点而非顶点,马英九已不具有党职,此次也强调祭祖、文化参访及青年交流,与当年连战以国民党主席身分登陆会谈的情境有所不同。从现实层面来说,台湾要巩固和平,便不能仅赖马英九一次祭祖,而是要有更多建设性行动,超越现下“拒统”与“避战”的相互牵制,为两岸互动另辟新局。

对于马英九访陆祭祖,民进党与国民党如何进行舆论攻防?

民进党称马英九被降格,国民党强调马英九此行有所突破。

国民党与民进党现行的两岸主张,皆含有哪两个叙事?

拒统与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