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芯片禁令|芯之所向 举步维艰
美国继8月签署芯片法案,旨在加强其在科技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后,又在10月推出迄今为止最严格的半导体产业出口禁令,将全世界的芯片商都卷入了中美二选一的难题里。
美国瞄准中国的“锁喉式”制裁可谓抽筋断骨:不但扩大了与美国有关企业禁止出口给中国的芯片成品和制程设备的范畴,更是禁止了拥有美国身份的人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工作。
这波打击措施收效多大,还需时间证明,但乍看起来相当严苛。
制裁有多严,波及有多广?
根据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10月7日发布的公告,这一新规意在打击中国获取可用于军事发展和应用的先进芯片和其生产设备的能力。但是,这些禁令的影响层面远超军事技术。
不论是你现在阅读这篇文章所使用的手机和电脑,还是家里的空调电视洗衣机,又或者是出行搭乘的地铁和街上的红绿灯,统统都需要用到芯片——当然,不全都需要最顶级的。
但是,越顶级的芯片,其运算能力或存储空间便越优秀,能够胜任更多更复杂的功能;而如果不能拥有足够优秀的芯片硬件,再优秀的软件功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限制顶级芯片的获取,本质是在限制高新技术的发展空间。
那么,美国这次的新规则,又究竟有多严格呢?
首先,禁止出口中国的高端芯片及制程设备的范围,从原本的10纳米及以下,扩大到了14纳米及以下,而芯片的纳米数越低越高端。有数据统计,在2019年上半年,整个半导体销售市场中,65%芯片采用14纳米制程工艺,而目前中国本土企业中,只有中芯国际掌握了14纳米技术并实现了量产。
也就是说,这次的新规,将限制从最精尖的科技,扩大到了可以算得上是应用最广泛、最具市场价值和空间的技术级别。
事实上,早在2020年,特朗普政府就对中国科技巨头华为下达了类似的禁令。不过,当时被针对的,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和它的一些附属、关联子公司,而这一次的新规,则同时把禁令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中国、中资,以及工厂位于中国的企业。
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进口市场之一,同时也有很多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工厂,这样的限制给绝大多数芯片制造商都带来了影响。
美国的科磊公司(KLA Corp)、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以及泛林集团(Lam Research Corp)等在中国设有办公室或有技术人员的公司,均已要求其员工停止向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并为可能全面撤出中国半导体企业做准备。
韩国三星电子(Samsung)和SK海力士(SK Hynix)等在中国设有办公室的非美国企业,则因为生产中使用美国技术和产品,也受到了此项政策的波及。不过,美国提供了一年的豁免期,允许美国芯片生产设备供应商继续向上述非美国企业供应产品。获得类似待遇的,还有在中国大陆设厂的台积电。
荷兰半导体设备供应商阿斯麦(ASML)则称,由于其所涉及的美国技术有限,这一管制措施对该公司的直接影响“相当有限”。虽然该公司无法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机床,但仍可继续输出先进程度较低的设备。不过,据彭博社报道,阿斯麦已要求其美国分公司员工不得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美国身份还是中国工作
不给成品和设备,那中国靠著技术开发自制追上来,可行吗?
下决心遏制中国芯片发展的美国,自然想到了这一步。新出台的规定中,也禁止美国人员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支持中国芯片的开发生产。美国人员不仅包括美国公民,还包括了持有美国永久居民身份或是居住在美国的外国人,以及美国公司。
这一狠招令业界措手不及,许多中国芯片产业中拥有美国身份的高管和技术专家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美国《华尔街日报》对多家公司的公告和官方网站的研究,在16家中国上市半导体公司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中,至少有43人是美国公民。他们很多都是在矽谷为美国芯片制造商或半导体设备公司工作多年后才转入中国芯片行业。
其中,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之一中微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尹志尧(Gerald Yin),以及公司六位现任高管及核心研究人员都是美国公民。
《华尔街日报》还引述商业咨询公司化险咨询驻华盛顿特区的全球风险和情报主管查莫罗(Dane Chamorro)称,限制中国公司接触到美国人才相当于直接打击中国试图升级芯片技术链的核心。
查莫罗指出,由于新规要求所有美国人员都必须申请许可证,才能继续在中国芯片开发项目中工作,对于许多中国公司的高管来说,可能会迫使他们在工作和美国身份之间做出选择。
简单来说,加大人才限制,相当于对中国一直以来的芯片自主化努力釜底抽薪。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反应
面对严格的制裁,中国企业自然提出了抗议。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10月13日发布声明称,这种单边性的政策不仅会进一步损害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供应链,还将形成一个不确定的产业氛围,给过去几十年全球半导体行业从业人员共同耕耘从而打造的互相信任、友好合作精神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10月20日,彭博社报道称,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再过去一个星期中,紧急召集了国内领先半导体企业闭门开会,以评估美国这项新规所带来的损害和因应对策。
知情人士称,被召集的包括长江存储和中科曙光等中国科企,并称多数与会者认为,美国的禁令将重击中国半导体产业,芯片自主化的雄心也难以向前推进。
知情人士还称,长江存储向工信部求救,示警该公司恐陷入危机,不过长江存储当日晚间就发布声明称,关于该公司参与闭门会议的报道言论不实。
英国《金融时报》周一(10月24日)报道称,长江存储已要求在核心技术岗位的美国员工离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月8日被问及对美国这一禁令的看法时称,这种做法阻碍国际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世界经济恢复都会造成冲击。
她还说,美国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阻挡不了中国发展,只会封锁自己,反噬自身。
美国制裁会摧毁半导体产业吗?
针对美国的制裁新规,主流分析认为,这将重创中国的芯片产业,可能会使其倒退几十年,甚至一蹶不振,而对其他外国企业而言,则是需要克服的“镇痛”。
也有不少人担心,这一制裁引发更大的国际层面冲击。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0月18日出访澳大利亚,在记者会上谈到芯片问题时说,美国限制对中国的芯片供应,引发国际社会担心中美经济会加速脱钩,他对此也表示担忧。
李显龙说,国家安全问题真实存在,但如何定义得看不同政府的判断,拜登政府最近的行动非常严肃认真,相信美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李显龙说:“它可能会造成非常广泛的影响,人们得留意事态如何发展,但我们确实担心,合理的国家安全考量可能带来进一步的后果,削弱经济合作、相互依赖和互信,最终导致世界不稳定。”
美国瞄准中国科技领域的制裁究竟能有多大的长期影响和效果,目前仍是未知数。被逼到墙角的中国有办法破局吗?
《纽约时报》评论文章认为,一种方法是逃避规则,并称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擅长绕过制裁,而且微芯片体积小,很容易走私。
文章也说,目前不清楚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管制的机构工业和安全局能在多大程度上执行新规定。
《华尔街日报》则刊载分析文章警告,曾经被美国打压的中国光伏产业与造船业,目前都发展成了世界领先水平,而这些历史教训同样适用于半导体行业。
文章说,美国的决策者应该能认识到美国实施自身产业政策会带来哪些挑战,同时不要妄下结论认为中国的目标已然失败或是注定会失败。
文章还说,无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今天遭受了何种令其颜面扫地的失败,出于历史教训和战略上的谨慎,华盛顿都仍要认真对待北京方面的野心。文章也指出,美国不可掉以轻心,低估中国经济、政治体系以及产业战略的实力与韧性。
内忧外患的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
事实上,哪怕在美国加大制裁前,中国半导体产业已面临著画大饼、企业烂尾、高管贪腐等诸多内部问题,而美国切断中国的外援后,这些问题恐怕只会暴露的更加彻底。
中共二十大星期六(10月22日)表决通过的报告中,也强调了坚持科技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域中的核心地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指出,要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可以肯定的是,面对美国的制裁,中国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但是,在这样一个依靠技术而非意志力的高新科技领域,面临如此多的内忧外患,想要凤凰涅槃、绝处逢生,又谈何容易?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