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漫画也吵“两国论”? 台海变局前夕史观大乱斗

撰文: 袁湘仁
出版:更新:

继蔡英文在今(2021)年双十讲话提出以“中华民国72年”新史观为基础的“两国论”,台湾内部国族认同纷扰,也延烧到了漫画领域。

日前,台湾文化部主办的“金漫奖”颁奖典礼过后,评审召集人、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副教授李衣云在其脸书畅谈评奖心得,其中一段内容指台湾漫画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出现台湾地景,暗批国民党威权统治时代对台湾本土元素的压抑,许多漫画迷涌入留言表达不同意见,引发互联网论战。

该名学者透过对本届“金漫奖”一部遗珠作品的讨论,指出“台漫在很长一段时间(1945-1990),是不能出现台湾地景,因为‘台湾’被视为一种低俗的存在。大约到2000年前后,台湾地景才开始在台漫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故事元素。”

她也表示,在国民党统治的1950年代至1960年代,台湾漫画情节多半连结的是中国元素,例如日本漫画被改译为中国地名和人名;并且进一步分析,当时台漫还有“中式姓名”与“台式姓名”之别,前者例如“小牛”、“小玲”,后者则如“阿牛”、“阿玲”,在使用上又以前者居多。

台湾第12届金漫奖颁奖典礼10月28日在台北举行,台文化部长李永得出席致词表示,支持漫画家、漫画作品及漫画平台是未来台湾文化部、文策院和业务单位会来共同努力的目标。(中央社)

李衣云学术研究其中一个领域即台湾漫画史,发表多篇论文专着。也因为这个背景,其脸书文章刊发出来后,引来不少台湾漫画迷留言批评,并举出许多以台湾元素为背景的漫画作品,例如以《阿三哥与大婶婆》闻名的漫画家刘兴钦,又如曾受蔡英文赞誉的已故漫画家郑问,他们的创作都能看到丰富的台湾元素。

网友也在留言处举例,早年台湾漫画也曾出现台北的地标之一“圆山大饭店”。但李衣云认为,圆山大饭店“是1950年代以来国民党‘自由中国’的地景,中国北方宫殿式建筑,由蒋宋美龄的外甥女掌控,这不是台湾”,也引起了另一番争议。目前李衣云已关闭脸书留言功能,并针对这波关于台湾漫画创作历史歧见的论争下了一个小结:“我想这是我们对于台湾定义的不同”。

台湾漫画家郑问创作的科幻漫画《战士黑豹》,背景不乏兰屿、彰化八卦山大佛、故宫博物院、西门町中华商场、澎湖跨海大桥、高雄旗山济公大佛、台中公园、西门町中华商场、关渡大桥、高雄左营春秋阁双塔、基隆中正公园观音菩萨大神像,以及野柳女王头等台湾地景。图为2018年蔡英文出席“郑问纪念展”致词。(台文化部供图)

这场台湾漫画互联网论战,其实只是近年来台湾历史争议的延伸与缩影,台湾蓝绿统独的高度对立,令本该胸怀多元的历史解读充满了仇恨与冲突。例如民进党和台独派人士,为了与中华文化做出切割,标榜一个“多元共融”的“台湾文化”;但与此同时,又为了“反中”和斗争国民党,把国民党等同于中国都塑造为对台湾人的“加害者”形象,既清洗国民党烙印在台湾的人文地景,也进而以政治力抹消台湾身上的中国性与中国元素。

较为显而易见的,莫过于近年来以“转型正义”之名,在台湾发起的拆卸、搬迁孙中山与蒋介石铜像的运动。此外,台北故宫及其收藏文物的定位也屡成为焦点,过去被视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如今执政者希望将之转型为“亚洲文化博物馆”,以稀释故宫内在的中华基因;降级改隶台湾文化部的呼声,即此思路的产物。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明年7月将开幕,台故宫院长吴密察对此表示,港版国安法出现之后,香港跟中国一样,已经不能算是自由的香港,因此台湾故宫未来与香港故宫的交流也必须遵守台政府政策,在不设政治前提下才可能进行相关交流与合作。(中央社)

再往细处看,台湾内部也曾出现过关于“旗袍”的论争,认为旗袍是国民党统治台湾后才“移植”进来的服饰风格,是台湾本土文化的“外来政权”。还包括前一段时间台湾媒体将“中国料理”列为“异国美食”,“台菜”、“中菜”出现的“两国论”,甚至是认为“台湾话”不是“闽南话”的主张等等,都是台湾长年以来在政客民粹操弄之下,所导致的史观认同混乱。

蔡英文在今年双十庆典提出了“共识化分歧,团结守台湾”的期许,那么“共识”与“团结”的内涵,应该涵纳台湾不分群体人民的历史记忆与情感,不应该由某一政党或某种占据主流话语的政治意识形态来定义。台北圆山大饭店固然有着国民党政府的身影,却也是几代台湾人的共同记忆,甚至是外国游客对台湾的深刻印象;35年前的1986年,民进党不也是在“自由中国”的圆山大饭店成立的吗?

▼民进党成立于台北圆山大饭店,台史学者认为圆山饭店是中国宫殿建筑,不算是台湾地景:

在宗教文化上更能突显真正的“台湾价值”,来自中国大陆的妈祖信仰早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要精神寄托之一,民进党立委还以出镜扮演“中国人”林默娘为荣。被该名学者视为“中式小名”的“小英”,还成了台湾“抗中保台”的代言人。这些在外界看来显得荒谬的现象,事实上都说明了台湾被“反中”意识形态过度宰制之后的后遗症,不断在内部分化、树立新敌人的无限内耗。

可以预见的是,在台海情势益发风急浪高之际,政治人物为了既得选举利益,会在内部掀起更大更尖锐的政治“极化”浪潮;而面对北京与日俱增的统一压力,台派光谱的认同者,一部分人也会选择冲突性更高的方式进行抵抗。如今连漫画都要区分敌我、划分两国,整个社会陷入在更为撕裂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或许正是台海变局在即的一种情绪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