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踏步一年半 国民党还能“起步走”吗?
随着辛亥革命110周年逼近,以及民进党政府重启“去蒋”添加柴火,9月25日即将到来的国民党主席选举,罕见地拥有不少的曝光与讨论;国民党当前的问题与未来的走向,也随着候选人们的辩论而受到该党内部难得的公开讨论。
虽然,目前国民党“登记有案”的党员只有39万余人,但以2020年大选政党票推估,台湾选民有近500万人投给国民党,因此这次选举的影响还是不可小觑。
就国民党本身来看,已有越来越多迹象显示,与2020年初败选时的全面变革氛围相较,其大体方向已开始“往回绕”,力图摆脱原地踏步的困境。所谓往回绕,并非“走回头路”,而是原本的“全面变革”如今已难以为继:“九二共识”丢不掉、国民党成受不了国共关系的冰冻、就连江启臣都高喊“我是中国人”、尽力摆脱“小绿、小白”质疑。
此次四位党主席候选人的竞选论述都有不少“深蓝”的影子,这跟2020年初败选当晚国民党青壮派浩浩荡荡提出“+1”、呼喊“老贼下台”,乃至于前党鞭林为洲抛出中国国民党党名“去中国”的氛围,可谓是难以想像,更显示国民党员的期待已变。
而这样的党内风向转变,背后还有一个艰难的抉择,亦即国民党一方面力主“两岸和平”,便难以回避国共交流的停摆压力;但同时国民党又必须回防其“反共”立场,以免被戴上红帽,其中分寸如何取舍,极度考验智慧。
其次,就国民党内、乃至于整个蓝营的凝聚力问题而言,目前国民党虽有地方执政优势,但不论是采买新冠疫苗、两岸交流、反对拆除蒋介石铜像、还是振兴政策乃至于公投议案,国民党中央都未能整合地方各县市执政能量,14位国民党籍县市首长、19位县市议长从未在党中央组织下站在一排,以营造团结党中央与蓝营县市的迹象。其中很大一部份原因,除了现任国民党籍地方首长缺乏与党中央靠拢的诱因外,也有部分系国民党中央跟不少蓝营县市首长在两岸政策的态度并不一致。
同时,郭台铭2019年“一进一出”国民党造成的分裂,伤口还未弥平,柯文哲则顺势不断挖角蓝营人才;而曾放话“不再回答丐帮问题”的郭台铭,在此次该党主席选举过程中,除了摆出不参与态度,还积极经营BNT疫苗(即辉瑞/复必泰)购买事宜,近日他更首度担任政治意味浓厚的“两岸企业家峰会”副理事长,累积了众多资本,尔后若真的再踏政坛,势必引起震荡;与此同时,前高雄市长韩国瑜也强调党主席选举“中立”,并远赴美国与加拿大向侨胞“谢票”,经营海外华侨的政治市场显未松懈。这些力量未来将如何整合,都考验着新任党主席。
再者,就国民党与民进党博弈的层面来看,国民党战斗力不足的问题并未改善。依据“政大选研中心”6月发布的民调,国民党支持度18.7%仅较2020年上升1.7%,处于近20年来次低,同时民进党支持度31.4%仅较2020年下降2.6%,仍在近30年来次高点。国民党支持度的问题,主要在于战斗力输给民进党太多,这次不论四位候选人对民进党的批判、还是赵少康筹组“战斗蓝”,都极力扭转这种形象。
但在国民党构建战斗力的过成中,失误并不少见,举例来说,蒋介石铜像问题被现任主席江启臣以“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比拟,但蒋的问题或许更适合用欧美各国怎么处理“黑人命也是命”(BLM)运动下的蓄奴、贩奴元首雕像来对照;至于赵少康筹组的“战斗蓝”,除了批评民进党外,并没有提出未来方向跟理念,还有原住民蓝委竟说要赵少康带他们“出草”(指原住民猎人头),这样的说法不仅徒留笑柄,想当然尔也遭绿营狂酸。
总体而言,虽然2020年大选中国民党仍拿到472万张政党票、只差民进党不到9万票,更超过所有其他小党的票数加总,但一年半下来,该党发挥的能量仍极度耗弱,民进党政府再怎么不被支持,人民也没把支持的对象转移到国民党身上,国民党的问题显然不只是世代政治那么单纯,还有理念不清、战斗力不足、无法团结地方执政优势的困境,更不用提尚未抚平2020年大选种下的裂痕。
虽然党主席改选到了,国民党的声量难得变大,但若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国民党依然会有非常多让绿营见缝插针的缺陷,无法重建其声誉,这一切都不是简单喊几句“党的改革”就能完成的。选举结果究竟能否让国民党“起步走”,仍将取决于党主席选举所凝聚的党内议程、以及选后新任主席的理念与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