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普查公布罕见延迟 地方数据预示“负增长”拐点来临?
中国2021年五一小长假刚结束,关于五一假期的各种资料如出游人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情况等等迅速面世。相比之下,一拖再拖的中国人口统计资料,则让国家统计局无比尴尬。
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于2020年11月1日开始,并于当年年底结束。当时有关部门官宣2021年4月将公布资料。2021年3月15日中国统计局宣布4月上旬公布资料,结果到了4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我们会加快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向社会公布人口普查的最终结果。”统计局的这种一拖再拖被舆论嘲笑就像一个成绩拿不出手的小学生,努力拖延交出成绩单。
有外媒于4月28日发文称,最新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全国总人口不到14亿,这是自1950年代末大饥荒以来,中国首次人口总数下降。该报还评论称,这意味著中国人口可能提前被有13.8亿人的印度超越。此外,人口下降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消费力、养老问题等都有重大影响。
国家统计局第二天(4月29日)发布声明反驳,称中国人口在2020年继续保持增长,具体资料将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发布,但该机构未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目前外界普遍的看法是,无论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何,中国人口负增长拐点很快会到来将是不争的事实。
内地《每日经济新闻》于5月6日称,中国大陆一些地方的2020年统计公报中已经发布了户籍人口的资料。从资料来看,至少14个城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比如沈阳、无锡这样的二线城市。
其中,东北唯一特大城市沈阳的最新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末该市户籍人口762.2万人,人口出生率6.68‰,比上年降低1.67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07.1;人口死亡率10.02‰,提高1.7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34‰。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沈阳第一次户籍人口增长率告负。根据该市统计公报,2016年至2019年,沈阳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18‰、-2.53‰、-0.61‰、0.04‰。
事实上,目前中国东北三省的人口都出现净流出。资料显示,2019年黑龙江净流出17.99万人,吉林净流出11.03万人,辽宁净流出4.1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告负的城市不仅有东北城市,也有无锡、常州、镇江、盐城、扬州、泰州、绍兴、舟山、威海等城市,它们属于江苏、浙江和山东等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告负的城市最为密集。分析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很大程度上也跟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有关。而占据GDP总量前四名的经济大省中,除了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三省2019年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公安部2021年2月初公布的资料也显示,2020年新生儿登记数量为1,003.5万,比起2019下降了15%;同一时间段,北京卫建委统计北京2020年户籍人口出生数量只有十万人,不仅创下了十年以来的新低,而且比2019年减少了24.3%,也就是说,即便2016年中国开始放开全面二胎政策,北京新生儿出生率依然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现象。
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号刊发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文章指出,中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
但是不仅是新生儿数量的问题,更加糟糕的是,随著新生儿数量下降,中国男女性别失衡的问题也愈发突出。
2019年中国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比100,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3,000多万人。有中国媒体报导,中国2015年至2045年间每年的男性过剩人口可能会达到15%以上,平均每年大约有120万名男性找不到初婚对象。
4月2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年—2030年)》,要求完善维护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男女平等、消除男尊女卑、传宗接代等观念,提高女孩受教育水准等。
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生育率问题持续恶化,中国官方进行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则很有可能。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在第四十五章“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提出要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但是具体如何落实,政策尚未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