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核协议或继续“难产” 伊朗将彻底倒向中国?
伊核问题正成为中东安全格局最显眼的风向标。4月6日,伊核协议联委会会议在奥地利举行,除美国外,协议各方均派代表参加会议。因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故而没有直接参会,但美国代表通过欧洲缔约方与伊朗实现了间接对话。
报道称,参会各国会后的表态都趋于积极。主持会议的欧盟官员在社交媒体表示,“联委会同针对解除制裁与核技术实施问题的两个专家组一起开启了外交进程,展现出了团结和雄心。”伊朗政府发言人说,“热切期待这种建设性立场的落实。”俄罗斯代表则透露,美伊双方没有“公开对抗”。
另一方面,在过去四年对伊朗保持强硬高压的美国也释出友善迹象。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评价此次联委会会议,“这是受欢迎的一步,是建设性的一步,也可能是有用的一步”,并且宣称美国在伊核问题上与中俄利益类似,“他们有意维护伊核协议,我们确实视他们为我们在该领域的伙伴。”
从各方的外交语言来看,伊核问题的发展前景似乎可以期待。不过重新调和中东秩序要解决的事务繁多,且程序复杂,加上美伊两国国内形势的可能变化,这份协议可能将继续“难产”不短时间。
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难解的中东局势可能会让北京收获对美博弈的更多筹码——伊朗越是深陷地缘危机之中,就越可能别无选择的强化中伊关系,进而成为中国的某种地缘屏障。
就在联委会会议举行前不久,一艘伊朗船只在红海海域被以色列水雷击中。有报道称,这是以色列在对联委会会议表达不满。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公开说伊核协议是危险的,不应该恢复,“我们必须继续抵御伊朗的好战行为……面对伊朗的狂热政权,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作为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头号敌人,以色列和沙特必然反对伊核协议重回轨道,有分析者甚至指,以、沙两国可能通过制造针对伊朗的仇恨行动,来延宕各方的会谈进程。
美伊两国的内部形势也未见乐观。今年6月,伊朗将举行总统选举,因2020年在议会选举中伊朗保守派取得大胜,且四年来伊朗国内反美情绪高涨,此次总统大选,温和派的现任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胜选机率渺茫。若保守派上台,势必会对美保持强硬,美国在伊核协议上的要价有可能被全面拒绝。拜登政府同样面对压力,一方面在伊核协议失效后,伊朗核能力的军事化可能正在突飞猛进,另一方面白宫也很难会为了重回协议而做出重大让步,那将意味着难以想象的政治声讨。
因诸多内外因素的不确定性,伊核问题虽然步入正轨,但达成各方一致恐怕要耗费大量时间,这个过程当中的变量极多。一个可能的假设是,如果四年之后共和党在美国大选中重新获胜,伊核协议大概率又将面临撕毁。
复杂的中东局势令中国的价值得以不断凸显。特别对于伊朗而言,面对难以预估的美国,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强大的中国可能更值得信赖。
在更广泛的层面,中伊两国也有进一步深化合作的需求。前不久中国外长王毅访问中东六国,同伊朗签订了一份长达25年的合作计划,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在伊朗会见了鲁哈尼等多位政要,被认为接触了伊朗的各大政治派系,是在分别“拜码头”。而之于伊朗,中国显然在提供另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可能,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支持,能够很大程度缓解伊朗面临的制裁压力,使其对于美国的压迫不至于全无腾挪空间。
这将使中伊关系走向紧密,伊朗可能在中国的地缘安全上扮演更重要角色。事实上,伊朗正在展现出这一点,面对欧美等国对新疆人权的非议,伊朗官方明确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