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西方打击新疆棉 真的打到七寸了吗?

撰文: 陆一
出版:更新:

随着抵制新疆棉花事件的发酵,舆论开始煞有其事的谈论,抵制新疆棉花背后是棉花定价权、供应链,甚至是新疆就业问题,这被视为是欧美抓住了新疆的“七寸”。乍看上去,似乎是这样,但细品之下,其实欧美并没有打到“七寸”,而内地舆论在民族主义浪潮之下,也不够冷静分析。

那么,分别从定价权、产业链、就业三个方面展开。

美国怕丢定价权

首先,需要明确。中国国家发改委在2020年发文称,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经国务院批准,2020年起在新疆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8600元,每三年评估一次,根据评估结果视情况调整目标价格水平。再翻查过往记录,在2017年发改委会议上,棉花目标价格由试点期间的一年一定改为三年一定,2017年至2019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8600元。

这表示什么,中央政府为了维护新疆产业,从来都是国家定价。并不随市场价格波动。也就是即便棉花作为大宗商品,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受各种因素水深火热的时候,新疆棉花价格都是稳定的。

全世界目前棉花的竞争格局,中国、印度、美国分别占据棉花产量前三位,包揽了约70%的总产量。出口是美国为首、印度次之。这里还存在一条关系线:中国庞大的服装行业需求,是棉花的进口国,进口棉花一半来自美国,剩下的主要来自巴西和印度。而美国衣服主要MADE IN CHINA,80%的棉花都进行了出口,主要目的地自然就是中国。

什么意思呢?要知道,比较棉花产业链结构来看,上游棉花在产业链中有一定的定价权,而中下游分散,话语权偏弱。所以,美国要牢牢的将上游棉花定价权掌握在手里,他才可以赚取更多利润。

对棉花这种大宗商品来说,产量很重要,定价权更重要。棉花的国际定价权,原本就掌握在美国手里。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是世界最主要的棉花期货期权交易所,也是棉花贸易的定价中心。美国80%的棉花都用于出口,所以掌握定价权,自然有利于本国棉花出口,在理论上方便其控制棉花产业链,收割其他国家。从全球范围内看,能够与美国争夺国际棉花定价权的,只有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棉花消费国和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品生产国,这是中国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而2004年6月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棉花期货交易。2017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将棉花期货基准地调整至新疆,极大地便利了新疆棉花加工企业利用期货套保,稳定棉农收益,巩固新疆棉花主产区地位。近两年,中国三分之一的棉花产量已经在郑商所期货市场流通。郑商所棉花价格已经被纳入全球报价体系,“郑商所价格”成为全球棉花价格的重要指标和参考标准。可以说,中国在国际棉花定价权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美国自然是如鲠在喉欲除之而后快。

整理一遍:原本中国而言,一方面对于产量最大的新疆棉,基于民族产业保护,原本就有国家统一定价;另一方面,2011年9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国家棉花收储计划,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配额制,抑制外国低价棉花的倾销,保护本国棉花产业。所以,业内人士非常直白的说,“我们有自己的小天地,外界风吹雨打都不怕”。也就是不论是否抵制新疆棉,都不会影响到新疆棉价格和市场。而另一方面,郑州商品交易所已经越来越大规模的开始做期货市场流通。在郑棉未上市及上市初期,美棉在全球棉花市场具有绝对的定价权。棉价分析的核心地区在美国,美棉的供需决定全球棉价的走向。不过,这种局面目前已经发生变化。这对美国当然是有最直接影响的,他是最大棉花出口国。

很多论坛上发帖写,“打击新疆棉花,就能绞断中国棉纺织产业链,扼杀中国棉花定价权”。这是无稽之谈。首先,中国现在也不具备国际棉花定价权,中国是自成体系。要不要有定价权?当然有更好,对于整个产业链是利好的,但是会否绞断?中国棉纺织产业链的构建,实际上也没有受之影响。

再炒作中国制造业“外流”

这就进入第二个关键词,中国棉纺织产业链会否被绞断?

首先,需要清楚,全球纺织业的转移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近代纺织工业化生产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美国在20世纪初接力英国成为新的纺织制造中心,二战后全球纺织制造中心转向日本,1970年代后又逐步转移到韩国、台湾和香港;随后,中国在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后开放程度提高,2001年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顺利成为全球纺织制造中心。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开始逐步承接其他国家部分低端制造产能,纺织品制造和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纺织制造中心有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

主要是两方面,其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工资水平、人力社保、福利等方面的提升,导致我国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步消失,企业利润空间逐渐收窄。其二,内地环保政策的趋严也增加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从中国纺织行业的毛利率来看,2012年至今,行业毛利率总体呈明显下滑趋势,表明行业的盈利空间不断收窄。

此时,东南亚以及非洲一些国家却在人力成本端表现出明显优势,中国纺织业龙头鲁泰A、联发股份、百隆东方、华孚时尚、天虹纺织、成衣制造龙头申洲国际以及袜类龙头健盛集团等公司纷纷在这些地区进行产能扩张,部分企业的海外产能占比已经接近了40%,并仍在积极布局。可见,纺织产业相关的企业布局东南亚等海外地区已是大势所趋,全球纺织制造中心将继续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移。

这是不是中国棉纺织产业链会否被绞断?这就好像不断炒作中国制造业“外流”是一个道理。现象是有的,但这并不表示产业链的断裂,而是产业升级的过程。原本,中国纺织业也在做升级换代。对于此,不再累述。

会造成新疆大面积失业吗?

会因为限制新疆棉造成新疆大面积下岗失业,甚至引发社会动乱吗?再说一次,,一方面对于产量最大的新疆棉,基于民族产业保护,原本就有国家统一定价;另一方面,2011年9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国家棉花收储计划,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配额制,抑制外国低价棉花的倾销,保护本国棉花产业。从市场需求和价格看,新疆棉都受到保护。更别说,在今天中国社会氛围之下,会更多国潮品牌是很可能下单新疆棉的,这只会对新疆棉构成利好。所谓,外国品牌减少订单,造成生产线萎缩,从而打击新疆棉花产业链,从而导致下岗失业的推论就是不成立的。这是经济面的角度。而从政治面的角度,中国政府对于少数民族产业长期都有保护政策,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更不可能出现意外。看前述对于价格和收储的处理就很明白。

认为打击新疆就业是“七寸”,绝对是过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