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中国创造”蓄势待发?

撰文: 陈放
出版:更新:

2021年,中国外贸形势开局向好。中国海关总署3月7日公布的资料显示,按美元计价,2021年前两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录得8,344.9亿美元,同比增长41.2%。其中,出口额录得4,688.7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0.6%;进口额录得3,656.2亿美元,同比增长22.2%;贸易顺差高达1,032.5亿美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逆差72.1亿美元)。

中美货物贸易大幅增长

随着疫苗接种全面铺开,海外疫情得到缓解,经济复苏对消费需求的拉动十分明显。2021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8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54.1%,占出口总值的60.3%。其中,自动资料处理装置及其零部件(电脑等产品)出口额为2,339.8亿元,增长68.5%;手机出口额为1,495.9亿元,增长49.2%;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为272亿元,增长93.4%。

中美货物贸易总值录得7,163.7亿元,同比增长69.6%。(资料图片)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期,中国的外部需求十分旺盛,未来出口景气有望延续。中国海关总署的调查显示:“近期出口企业反映出口订单增加、对未来二至三个月出口形势表示乐观的比例均有所提升。”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爆发时,内地大量工厂停产停工,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当时,多名美国政治人物公开表示,疫情会迫使各国重新考虑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大量跨国企业或将从中国撤出,并趁机宣传“中美脱钩”。

然而,一年时间过去了,美国还是离不开中国制造。资料显示,以人民币计价,2021年前两个月,中美货物贸易总值录得7,163.7亿元,同比增长69.6%。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录得5,253.9亿元,同比增长75.1%;中国自美国的进口额录得1,909.8亿元,同比增长56.1%。

中美货物贸易总值录得7,163.7亿元,同比增长69.6%。(资料图片)

推动制造业自主创新

当然,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却不是制造业强国。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工业和讯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三十年。”苗圩认为,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链子”风险明显增多。

为了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政府在3月5日公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并给出了两个重要的量化目标:一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超过17%(2019年该比重为11%)。

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品质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和外部竞争环境正在不断推动制造业自主创新。而且,在很多“卡脖子”、“掉链子”的领域,中国已经实现了突破。例如,在美国禁止出口超级电脑所需芯片后,2018年中国超级电脑包括处理器在内的所有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再例如,“十三五”期间,中国生产的高档数控机床“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实现了从500小时到1,600小时的跨越,部份产品达到国际先进的2,000小时;精度整体提高20%。

上文节录自第256期《香港01》周报(2021年3月15日)《美国需要“中国制造” 中国需要“中国创造”》。如欲阅读全文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56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标准不一 指引不清 长者应否接种新冠疫苗?

正视“再工业化”错误 带领“香港制造”重生

区块链铸藏品 颠覆拍卖市场 数码艺术狂热 投机泡沫破灭?

婚恋网站方兴未艾 印度告别“盲婚哑嫁”时代?

乘势而起 华语乐坛进入“人人直播”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