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出新冠病毒反助促销 社会大众为何热衷“车厘子自由”?
近年,进口车厘子成为内地市民办年货的热门采购食品,惟河北石家庄、江苏无锡接连在进口车厘子上检出新冠病毒,令不少人望而却步。为了促销,不少商家都“忍痛割爱”降价,令进口车厘子再夺回市民的欢心,不少网民更讨论称:终于可实现“车厘子自由”。
不少人视实现“车厘子自由”为目标,到底是单纯因好食而受大家欢迎,还是车厘子被作为大众从日常饮食中消费晋级的指标?内地消费文化的转变,到底是“真贫穷”,还是“贩卖焦虑”追求人有我有心态?
据此前报道,正在运载或已运抵上海、香港港口但尚未销售的南美樱桃,还有约5000柜,共计10万吨。业内人士介绍,往年车厘子售价起码500多元(人民币,下同),今年只要200多元一箱。
车厘子检新冠病毒 10万吨滞留香港上海 元朗超市20元一磅现人龙
车厘子变成消费晋级指标
进口车厘子的价格一向高企,2年前更出现了“车厘子自由”一词。“车厘子自由”源于一篇《26岁,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的文章,讲述一线城市的OL在社交网络上感叹,即使月入过万,偶尔可以节衣缩食购买一个价值2000元的手袋,却享用不起春节期间的车厘子。文章更将女生财务自由从低到高分为15个阶段,最基本是辣条自由,然后是奶茶自由、外卖自由等,而“车厘子自由”是接近最高级别。
简单而言,只要个人收入可观,就可以随心所欲购买车厘子,实现“车厘子自由”。不过,年轻一代的关注点似乎并不在于是否真正实现“车厘子自由”,更多的是将此当作成为自我鉴定生活是否足够好的新标准,与市场及每人的消费观念存在莫大关系。
网文“月薪1.5万吃不起车厘子”引热议 官媒揭贩卖焦虑产业链
消费指标转变,追求更高话题度商品
近年,内地的消费指标逐渐转变,除了与人均收入提高有关,年轻人亦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由早期的家用电器耐用品,变为自身满足好奇心和社交话题的产品。
除了“车厘子自由”,近年亦逐渐兴起“羽绒服自由”。事实上,羽绒服早年在大多非极寒地区民众眼中是非必要存在,大多数人更喜爱主打时髦轻薄的“轻羽绒”。惟今年内地遇上30年来最冷冬天,令羽绒服销量一路飙升。据央视财经数据,2020年内地羽绒服销量增加13%,羽绒服市场规模达1382亿元,当中以25至35岁人群成为中高端羽绒服的消费主力军。
随着冬季户外运动逐渐兴起,羽绒服正式迈入“千元时代”,市面上相对较优质的羽绒服,一般要价1500元以上,不少品牌更喜爱打着“南北极科考”的旗号宣传。其实,北极的平均气温与不少东北地区的温度相若,比如北极1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40度至零度之间,而黑龙江大多地区的平均温度在零下33度至零度之间。因此,若非遇上极寒天气或户外运动爱好者,实在没有必要拥有一件高价“极寒”羽绒服。
追求“XX自由”与贩卖焦虑有关?
从批评者的角度看,可能会质疑当代年轻人一边不断实现“XX自由”,一边自黑示穷,到底是“真贫穷”,还是“贩卖焦虑”追求“人有我有”心态?事实上,不论是车厘子抑或羽绒服,都已经被当成穷富度量衡,同时与当代人处于“贩卖焦虑”的社会有莫大关系。
目前,社会上都以收入和消费水平作为标签,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而社交媒体上亦充斥各种容易令人误会的信息,包括购物、旅游,而自己只能埋头苦干工作,领取微薄的薪金过活。不少人长期活于压力之中,以至于有“人有我有”心态,盲目跟风。反之,“真贫穷”的人士未必会公开示穷,因为在其消费需求清单中,连基本需求都尚未满足,何来存在实现“XX自由”。
与此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人总是往高处望,年轻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亦是理所当然。时值内地经济转型期,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路径比以往少,速度也比以前慢,难免会藉著一些网络热话以抒发怨气。
事实上,追求美好生活并无不妥,但处于“贩卖焦虑”泛滥成灾的社会中,极容易产生错误的消费观念。只要学懂在适当时抵制焦虑,拒绝盲目跟风、与人攀比,才能活得幸福。
车厘子检出新冠病毒 盐水浸泡其实无用? 官方教路正确清洗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