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习时代中国新增13个节日
2021年1月10日,中国200多万名警察迎来第一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中国警察节于去年7月设立,这是习近平时代以来,中国新设立的第13个节日。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至2020年,中国先后新设立了扶贫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宪法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中国航天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残疾预防日、中国品牌日、中国医师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人民警察节等13个节日。
在国家层面设立节日,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比如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加拿大等国均设有烈士纪念日。中共认为,设立节日对于培养民众的国家意识,弘扬爱国主义,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等都有积极作用。
在中国新设的节日中,扶贫日是与国际接轨。联合国早在1992年便将10月17日设立为国际消除贫困日。2014年中国将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有一些节日的设立来自历史。如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者早在抗战胜利时,中国政府即决定将日本签署投降书次日(1945年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共建政后沿用。后者则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开始南京大屠杀的日子。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举行奠基典礼。2014年,9月30日被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在此之前,中国一些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呼吁设立烈士纪念日。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16年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2003年10月,中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全国政协委员、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与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就呼吁设立中国航天节。据中国媒体报道,由于当时中共曾规定,设立节日“要从严控制,没有特殊需要,今后不再增加设立”,航天日与烈士纪念日一样难产。
另外有一些节日由中共文件或国家法律规定。中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2014年10月,中共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此前,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
2014年4月15日,中共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201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4月15日设立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大陆媒体报道显示,还有一些新设的节日则鲜明地打上了“习式烙印”。如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7年,5月10日被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出席中国“科技三会”并讲话,同年11月,5月30日被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次年,8月19日被设立为中国医师节。另外,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表示“要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后,《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于2016年8月25日出台,2017年,8月25日被设立为残疾预防日。
2018年,农历秋分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后,中国媒体报道称,丰收节的设立,“是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批覆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