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梯队新格局】专职副书记缺员背后的人才断层迷雾
进入2020年前后,中共地方政坛经历三轮梯队调整高潮,从年初的地厅级跨省交流,到23名“70后”副部级集体履新,再到8名党政一把手履新,“一浪高过一浪”。
更重要的是,随着最年轻省委书记刘国中、最年轻省长赵一德的出现,作为地方权力核心的党委常委年轻化明显——“65后”的扩冲和5名“70后”的发力,“梯队”也逐渐成型。
在中共最新一轮的地方大员人事调整中,有两位地方省份的专职副书记成为“人生赢家”。最近有多位副书记升任省级行政主官,比如陕西省长赵一德,此前任河北专职副书记;青海省长信长星,此前任安徽副书记。上述人事变动,也让中国地方省份的人事格局发生变化,以省级常委为统计对象计,中共地方省份党委缺员严重,特别是专职副书记这一地方省份重要的职务,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省份出现缺员情况。
除了新疆、西藏之外,中国大陆其他省(市、自治区)党委只设两名副书记,其中一名副书记为本行政区的政府首长,另一名通常称作专职副书记。在地方官场的排序中,除省委书记、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协主席等正部级岗位以外,专职副书记是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职务最高的副职,堪称“首副”。而作为省部级正职高官的后备梯队,专职副书记巨大的人事缺口,也暴露了中共高层人才梯队断层的问题。
11省缺员 约占31个省三分之一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8月11日,北京、河北、山西、安徽、福建、河南、湖北、重庆、贵州、陕西、青海11个省的专职副书记处于空缺状态,约占中国31个省的三分之一。其中,空缺时间最久的是贵州省委专职副书记,自2017年9月6日专职副书记谌贻琴代理贵州省省长起,已空缺近三年时间;空缺时间最短的,是刚刚进行人事变动的安徽省和河北省。
另有内蒙古、上海、浙江、江西、广东、宁夏、新疆7个省份的副书记兼任其他实权职务,主要是政法委书记、省会城市(或副省级城市)书记。这一点符合专职副书记工作安排的特点,除部分省份专职副书记会兼任省委党校校长外,一些专职副书记还重点兼任省会市委(或其他重要副省级城市)书记,以及政法委书记等实权职务。
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林少春兼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廖国勋,均兼任该省份的政法委书记;浙江省委副书记郑栅洁、江西省委副书记李炳军、广东省委副书记王伟中、宁夏党委副书记姜志刚,则分别兼任各种所在省份重要城市乃至首府城市,诸如宁波、赣州、深圳、银川的市委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书记李鹏新则兼任新疆教工委书记。李炳军还兼任江西省委党校校长,姜志刚则同时兼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校长。
其他13个省份在任专职副书记中,上任时间最长的是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自2014年12月24日起,至今接近6年。李军还兼任海南省委党校校长。他们之中其他部分官员,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孙大伟、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同时也兼任各自省份党校校长。这一职务通常由该省省委书记兼任。
候补中委过半 跨省经历者众
在任专职副书记(包括有兼职者)中,有11人为候补中央委员,占在任者一半以上。包括内蒙古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林少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以及辽宁省委副书记周波、天津省委副书记阴和俊、吉林省委副书记高广滨、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陈海波、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孙大伟、四川省委副书记邓小刚、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严金海等。上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廖国勋,则为同级别的中央纪委委员。不出意外的话,他们都将在未来的调整中更上一层楼。
专职副书记中的候补中央委员(中央纪委委员)一览:
1、内蒙古:林少春(1962年) 候补中央委员,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2、广东:王伟中(1962年) 候补中央委员,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
3、辽宁:周波(1962年) 补中央委员,副书记
4、天津:阴和俊(1963年) 候补中央委员,副书记
5、吉林:高广滨(1963年) 候补中央委员,副书记
6、黑龙江:陈海波(1962年) 候补中央委员,副书记
7、湖南:乌兰(1962年) 候补中央委员,副书记
8、广西:孙大伟(1963年) 候补中央委员,副书记
9、四川:邓小刚(1967年) 候补中央委员,副书记
10、西藏:严金海(1962年) 候补中央委员,副书记
11、宁夏:姜志刚(1960年) 候补中央委员,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
12、上海:廖国勋(1963年) 中央纪委委员,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从仕途经历上来看,目前在任的20个省份的专职副书记中,除吉林省委副书记高广滨长期在本省晋升外,其他19个专职副书记,皆有跨省、央地任职经历。比如辽宁省委副书记周波,曾长期在中国国企内任职,并且曾担任过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市发展改革委主任、上海市副市长兼任中国(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等职务,还曾因违反中共“八项规定”,受到党内严重警吿处分。
上海市委副书记廖国勋从政近40年先后在3地任职,其中,廖国勋最长的一段任职经历,当然也是被外界认为是其仕途转折的履历是在贵州期间。1986年廖国勋从学院走入仕途,一路从贵州省黔东南州委组织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到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2015年4月廖国勋调往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但在其位仅一年便又转入上海,任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2020年2月28接任现职。
福建出身的郑栅洁,曾任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等职。他于2015年2月升任福建省政府副省长,同年8月调任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2017年5月转任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简称国台办),同年12月又调任浙江省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2018年5月14日,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
再比如,兼任甚至市委书记的广东省委副书记王伟中,是在山西塌方式腐败案件爆发后由中央“空降”的山西的官员,2017年4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2018年12月14日,升任中共广东省委专职副书记;海南副书记李军曾任职文化部,还在中办担任过中共前政治局常委李瑞环的秘书,后下放贵州,之后转战海南……他们都是中共省部级人才梯队中的佼佼者,其中不乏“政治明星”,未来仕途一片光明。
专职副书记的走向——依然是“省长摇篮”
专职副书记,主要职能是协助省委书记、省长处理各种行政事务,在上传下达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正是职能的特点,让专职副书记成为副部级官员中最具竞争力的职务。通常情况下会更上一层楼,晋升正部级。专职副书记因其多数晋升省长,也被称为“省长摇篮”。
最近人事调整中,有多位副书记升任省长,比如陕西省长赵一德,此前任河北专职副书记;青海省长信长星,此前任安徽副书记。统计资料显示,在31个省份中,至少有20名省长此前曾担任专职副书记,占地方大员的绝大多数。他们或在本省内晋升,或转赴他省晋升,远超省长人选的其他来源。省委专职副书记早已成为省长候选的第一梯队。
其中,不乏有官员更进一步,官至主政一方的省委书记或中央部委部长。刚刚出任陕西省委书记的刘国中,也有过专职副书记的历练。现任的省委书记中,有16人拥有省委副书记的任职经历,包括已经是政治局委员的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此外,在中央高层层面,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栗战书,政治局委员、政法委书记郭声琨等都有省委副书记的履职经历。
无论是省长还是省委书记层面,拥有专职副书记任职经历的官员,相较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时的数量更为庞大。2013年5月,大陆媒体当时的统计是,在31个省份中,共有14名省长此前曾担任专职副书记;时任省委书记中,有10人拥有省委副书记的任职经历。
从年龄分布上来看,“60后”官员已成为目前省委专职副书记群体中的主力。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年龄段在56岁至60岁(1960年到1964年出生)之间,以57岁和58岁(1962年和1963年生人)的人居多。这个年龄段,正是副部级官员向正部级官员跨越的黄金年龄。中共二十大前后的人事变动中,他们都将成为未来省级地方大员的中坚。
缺员背后的人才梯队断层问题
如前文所述,作为省部级正职高官的后备梯队,专职副书记巨大的人事缺口,也暴露了中共高层人才梯队断层的问题。从数量上讲,有近三分之一的省份出现专职副书记缺员的情况,且空缺时间最久的已接近3年,这样的情况着实罕见。究竟是无人可用,还是其他原因,耐人寻味。
而随着之后地方大员的换届的到来,这一人事缺口只会更大。这对负责调兵遣将的中组部来说,无疑是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年龄上讲,这一梯队目前1960年到1964年为主,尚缺“65后”的官员——他们最轻的是四川副书记邓小刚,1967年生人,是其中唯一的“65后”,目前也没有“70后”。显然,未来需要补充大批更为年轻的“65后”,甚至补充“70后”官员,以充实这一重要的人才梯队库。
这些问题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特别是在中共20大召开之前,还会有大批省部级官员的调整,这一梯队的重要性尤为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