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北戴河会议前新一轮省部级调整 履新高官缘何集体选择朝圣
官媒近期已经连续多日未有中共高层的活动报道,外界预料中共北戴河会议目前正在召开,在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中国官场迎来新一轮省部级大员调整。这些刚刚上任的地方大员,连日来接连公开亮相,赴革命圣地“朝圣”和拜会“老领导”,成为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而这是中国官场惯例延续和新常态的折射。
据陕西官方电视台报道,8月4日,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代省长赵一德到延安调研。赴革命圣地“朝圣”,是中共新上任高官的“保留节目”。这一动作一般出现在拥有“革命圣地”的省份,陕西恰恰就是这样的省份。
在刚刚进行的省部级大员调整中,刘国中刚刚“更上一层楼”,由陕西省长升任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则由河北省委副书记跨省调任陕西,接替刘国中出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刘国中生于1962年7月,曾任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四川省委副书记,吉林省省长等职,2018年任陕西省省长。赵一德生于1965年2月,曾任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杭州市委书记等职,2018年任河北省委副书记。
延安——这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历史名城,是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红色圣地”。刘国中、赵一德先后走访了宝塔山、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梁家河村、二八甲村等地。
其中,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革命时期的“革命旧址”,毛泽东思想写入中共党章的七大在杨家岭召开,毛泽东曾在枣园革命旧址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梁家河村,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作为知识青年下乡插队的地方,习近平曾称“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近年来已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红色朝圣地和旅游景点。
在上任之初赴延安“朝圣”,成为刘国中和赵一德自然和必然的选择。在考察中,刘国中、赵一德强调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语),“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2020年4月,习近平在延安考察时曾作如上表述。
除“红色朝圣”外,拜会“老领导”是新任地方大员的另一“保留节目”,特别是红色资源比较匮乏的省份。在此轮人事调整中,8月1日,被任命为青海省代省长的信长星,履新次日便去“看望了老同志”,青海当地媒体披露了现场画面。信长星生于1963年12月,曾任人社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等职,2016年调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直至此次履新。
据《青海新闻联播》披露,信长星看望的“老同志”是桑结加和白玛。公开资料显示,桑结加曾任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青海人民出版社社长、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政协主席等;白玛曾任青海省副省长,青海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青海省政协主席。
无独有偶,信长星的前任,7月份刚刚调任辽宁担任代省长的刘宁,也于近日看望慰问了多位辽宁省的“正省级老同志”,“认真征求对省政府工作和辽宁振兴发展的意见建议”。
无论是革命圣地“朝圣”,还是拜会“老领导”,一直以来都是众多新任省委书记、省长上任之初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尤为凸显。
从河北的西柏坡,到陕西的延安、江西的井冈山、贵州的遵义,福建的古田、浙江的嘉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以及改革开放圣地深圳等等,这些地方都记录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共取得政权,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关键时刻。
中国的革命圣地散落各个省份,考察革命圣地也是中共领导人地方考察的惯例。2002年12月6日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上任后首站前往西柏坡朝圣,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主张;2012年12月8日,刚刚就任中共总书记的习近平,在深圳拜谒邓小平,开启了他履新后的第一次国内调研。
2012年底习近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之前以及之后,强调“不忘初心”的他曾到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考察,一路上驻足各种革命圣地,“红色足迹”遍布全国。这些地点自然而然变成了地方领导人的必去之处,也成为中共获得提拔高级别官员的上任之初的首选“朝圣地”。
中共十九大前,还曾掀起“高官齐访红色圣地”热潮。当时,履新江苏省委书记一月有余的李强(现已调任上海市委书记,进入政治局),前往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时任江西省长刘奇(现任江西省委书记)选择前往井冈山吉安;车俊(现任浙江省委书记)在任职浙江代理省长不足一月后,就专程去往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嘉兴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习近平2019年中共十九大连任最高领导人后,曾带领中共政治局常委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习近平在讲话中把南湖称为“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此外,习近平2019年9月12日到北京的香山革命纪念地,以及新建的香山革命纪念馆视察后,带动了当地的参观热度,大批中共党员纷纷至此打卡。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还曾率4套班子——北京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集体到香山革命纪念地瞻仰学习,并开会传达习近平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的讲话。
而这对于缺乏红色资源省份的高官来说,就是一大考验,中共十九大召开后的2017年11月5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谢伏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曾率领河南官员,一起去瞻仰“焦桐”,参观“习桐”,引发争议。“焦桐”是中共模范人物焦裕禄所种的泡桐树,“习桐”则是习近平于2009年所种的泡桐树。
相较而言,拜会“老领导”则是不具争议的“安全选择”。“尊老”一直是中共的政治传统,探望离退休的“老干部、老专家、老同志”是很多新任高官的共同选择。新任官员看望“老同志”,除了表达慰问之意,更重要的是彰显传承,所谓“讨经验、听意见、盼支持”。
比如,2019年10月25日,石泰峰从宁夏到了内蒙古,履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履新次日,石泰峰就去看望了郝秀山、何耀、云照光、云曙碧、王占等省部级离退休“老同志”。“您是革命前辈,今天来看望您,向您报个到,向您学习请教,希望您多指点。”在郝秀山家中,石泰峰这样说。
今年5月2日,在湖北省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得到控制,湖北新任省委书记应勇“专程看望了部分老同志”。据《湖北日报》报道,当时,应勇介绍了湖北省疫情防控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设想,认真听取老同志对省委工作的意见建议,与大家探讨湖北“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应勇是今年2月湖北的疫情严重时,从上海跨省到湖北“救火”的高官。
观察家指出,拜会“老领导”某种意义上是另一种“朝圣”,如果条件允许,通常还与革命圣地“朝圣”一并为新上位的高官采用,并行不悖。二者皆是中共官员们凸显政治传承,为自己执政背书的政治动作,是政治符号学的现实运用。相信,未来特别是即将到来的中共二十大前后,这样的“保留节目”仍会持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