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攻略】歼31究竟上不上舰? 中国舰载机新战力正低调磨剑
近期中国航空研究院发布新一代战斗机要于2021年首飞的消息,一度引起网民惊叹;而歼-31“鹘鹰”战机是否要登上003航母的揣测,也惹动舆论揣测。
目前,美国下一代海军舰载机“F/A-XX”计划正在加快研发,使得中国军迷也颇关注中国的舰载机究竟有无更多新动向:歼-31是否上舰、歼-15又会如何改进或担负战备多少年等等。
毕竟中国军事向来是低调,往往十年磨剑磨得锋利后才惊天出鞘,平日根本不会透露太多讯息。
尽管解放军当前的舰载机主力只有“飞鲨”歼-15战斗机,以及担负预警与反潜任务的直18,歼-15亦无能与美军F-35匹敌的隐身功能,不过解放军改良与研发舰载机的步伐仍不容小觑。毕竟早在取得航母的几十年前,中国便开始发掘舰载机的战斗潜力。
如当1922年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舰—日军凤翔号入列后,奉系将领沈鸿烈即刻著手仿效,将旧商船“祥利”号改装为军舰“镇海”号。接着1926年东北海军又于镇海舰上加装起重机,借以吊挂从法国买来的FBA 19水上飞机,令毫无跑道的镇海舰成了最阳春的另类航母,威力瞬即提升不少。
尽管镇海舰的战力仅于北伐战争中略有发挥,1937年11月时便在青岛自沉以阻拦侵华日军,但这不能不说是彼时贫弱的中国想拥有与使用航母的尝试。只可惜国共内战导致不少海军舰艇随国民党撤往台澎地区,还有中共为了经济建设暂且无力建设大规模的先进舰队、更遑论技术要求与花费更高的航母,使得中国操作舰载机的经验一时中断了许久。
然而随着东风-5型洲际导弹的研制成功,解放军必须向南太平洋试射,试射后的导弹数据舱又得打捞上来,因此打造涵盖舰载机项目的护航与打捞舰船“718工程”势在必行。由于工业基础与科研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自研的直-7未能有所进展,故中国决定于1975年自法国购入14架“超黄蜂”直升机(SA 321 Super Frelon)作为舰载机。接着在1979年12月30日,北海舰队航空兵郭文才、于志刚、陈金龙分别驾驶三架“超黄蜂”直升机,成功于上海长江口著舰,象征解放军首支舰载机部队的诞生。虽然这并非固定翼飞机,且部署的时间也比外国落后多年,但终究象征中国海军迈向深蓝的重要一步:从此以后海军航空兵可以不再依托岸基机场、扩展作战半径了。
接著在1980年5月东风-5型导弹试射后,成军不到5个月的四支舰载直升机组便随舰队远赴南太平洋,郭文才机组在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恶劣气象下,以5分20秒的时间迅速将导弹数据舱打捞上来。这项成功经验令中国见识到舰载机的优势,遂积极试图国产化。虽然稍后为了提振经济生产而暂时缩减军队建设,使仿制计划直到1984年才重启,但中国仍于1989年成功生产国产型直-8直升机。此外,1980年中国又另外自法国引入“海豚”直升机(SA 365 N Dauphin),并以之为基础仿制为“直-9”。尔后随着中国工艺的提高,直-8与直-9陆续改良出许多型号,这既填补了中国直升机研制水平的落后,更锻炼了操纵舰载机的技术,有效提升中国海军航空兵在预警、搜救、反潜与反舰的空白。
不过舰载机的强悍若要全力施展,终归不能只仰赖直升机,因此当中国买下乌克兰的旧航母“瓦良格”号后,配套的舰载机项目亦在悄悄进行。只是舰载战斗机的研制技术与直升机大相迳庭,其气动、座舱、结构、起落架、发动机、电子设备等部件完全得重新设计,连航母上的拦阻索也得自力更生研发。虽然中国亦自乌克兰购得一架苏-33舰载重型战斗机的原型机T-10K-3,但该机毕竟与定型的苏-33有落差,因此中国无法依样画葫芦地参照,更多的是依靠仿制苏-27成歼-11的经验积累埋首研究。而这最终的成果,便是“飞鲨”歼-15的凌空现世。
由于舰载机的起飞距离比陆基飞机短,但航程与推力得更远更大,因此重量与燃油量都更多,歼-15遂与歼-11有极大差异。最显著的不同,便是歼-15多了一对上偏的鸭翼,这可用来补充升力,还能减去平尾的下偏量,借以发挥舰载机短距起降的最重要性能。此外,歼-15总设计师孙聪强调歼-15得在大气扰流的处境下,以约每秒60米的相对速度精准著舰,因此稳定性控制的要求更高。
孙聪同时还身兼歼-31“鹘鹰”总设计师的要职,他表示不仅期望“鹘鹰”战机未来能与歼-20高低搭配,更盼望能将之改进为新一代舰载机。尽管歼-31至今尚未正式定型与量产,解放军仅能先通过歼-15继续拓展舰载机的各种性能,譬如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或是改制成能挂载反辐射导弹与电子吊舱的电子战飞机等等。所以倘使日后孙聪的心愿成真,那么必是让中国航母更如虎添翼。
另外,中国学者还于2014年以美军EA-18G电子战飞机与“俄罗斯Su-33舰载机可能的衍生型舰载电子战飞机”来对比,得出两者被X波段雷达发现的距离差距,从而建议得对现役舰载电子战飞机的雷达罩、座舱盖、边条翼、反辐射导弹、空空导弹、电子吊舱等部位涂上隐身涂层,机头与进气道最好也得进行隐身化设计,如此方能克服雷达散射截面(RCS)性能不如美军的弱点。其实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指的是歼-15电子战型号,而从中也能看出解放军对歼-15的寄望,绝不似某些网民所谣传般,宣称歼-15很快就会遭淘汰,实情是针对这款中国首种舰载战斗机的改进依旧在低调进行。
最重要的是,除了可能出现的歼-31的舰载版之外,解放军还加紧研发舰载无人机的速度。根据已公开论文,中国正努力探索国内外舰载无人机的侦察、电子干扰、诱骗、隐身、微型化的研究进度,同时试图开发无人机战术系统(TCS),令舰载无人机的载荷与任务性能可大幅度优化。还有舰载无人机的自主著舰回收技术。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甄子洋于2018年发表的论文,中国正在比较与摸索各种回收制导与控制方法,并称“美国等军事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舰载无人机的工程化应用,我国较系统性地掌握了无人机著舰技术,正在向工程化应用转化”。
甄子洋在结论中还建言,该加强甲板运动预估与气流扰动抑制技术、舰载机多个气动操纵面与发动机推力间的综合控制、容错控制等问题的研究,更指明无人机群作战乃未来趋势,因此“有必要研究大规模无人机群的舰船回收协同制导与控制技术”,加上无人机种类繁多,故还得“研究异构无人机的协同著舰制导与控制技术”,以及“研究舰载无人机与有人机、无人潜水器等舰载装备之间的协同控制技术,提高舰载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形成强大的航母/舰载机作战体系”,从这些论点可略窥解放军未来对舰载机的战术运用与研制方向。一旦这些问题俱攻关成功,解放军的立体作战效能,必定将给未来战争带来极大的震撼。
虽然这些创新技术离实际应用尚有一段日子,但从今年5月改进版“海山鹰”教练机试飞成功的消息来看,解放军正致力于训练更多舰载机飞行员,未来势必有更多歼-15、甚至新一代舰载机的部署需求。且按照中国军事领域“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步调,待日后解放军揭晓更多舰载机进展时,更先进的武器早已在默默开发。因此一旦歼-31当真成功改制为舰载机、或有更新锐的舰载机出现时,倒不如可以探问:更优越的舰载无人机或更教人想象不到的舰载机,是不是也已推进得离入列更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