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事件的真问题:多少人困于家境、应试和唯学历

撰文: 邓峰
出版:更新:

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姜萍事件终于真相大白。

11月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发布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关情况说明,证实姜萍的指导老师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姜萍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对此表示歉意,并承认这也暴露出竞赛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

+23

姜萍所在的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在调查通报中既给予姜萍的指导老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又恳请广大公众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包容和爱护。

尽管姜萍的竞赛成绩存在问题,但考虑到她是一个来自底层的未成年人,她未必能清楚认识到事件的性质。她在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后有被各方声音所裹挟,承受相当大的舆论压力,不妨对她在整个事件中的角色多些包容,让她日后能健康成长。

姜萍事件再次有力揭示出许多人在探寻真相和公共讨论过程中容易受到自己相信的事情的过多影响,而不是以实际证据为基础的真相本身。许多人维护的未必是真相,而是自己坚信不疑的事情。

姜萍目前就读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微博@新闻晨报)

抛开逻辑苍白的阴谋论不谈,许多人起初相信姜萍是天才少女,无非因为姜萍的中专生身份、贫寒的家境和求知的热忱契合了他们对于应试教育、唯学历、阶层固化的不满,故把个人认知过多倾注在他们想象中的姜萍身上,以底层出身的天才中专少女的叙事来完成他们心中真正在意的批判论述。然而问题在于他们心中在意的事情与姜萍事件的真相是不矛盾的两回事。

姜萍目前就读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当时她称花了两年自学高等数学,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赛中名列第12名,她也是唯一闯进全球30名的女性选手。(微博@新闻晨报)

无论什么样的理念、观点,除了不得已的善意谎言之外,通常都应该建立在真相之上,不能因为坚信理念、观点的正确性而可以忽略或扭曲真相。真相自有千钧之力。

在姜萍事件中,有些具有数学专业知识的人早就基于逻辑推理和实际证据指出姜萍的竞赛成绩存在问题。这说明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实际证据对于探寻真相具有关键意义。不过现实中有许多参与公共讨论的人往往并不愿意在自己并不擅长的专业领域保持必要的谦虚和开放精神,而总是以反对建制派、反对权威的名义解构起码的专业要求。这是不应该的,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因为社会分工和兴趣的不同,人的理性所能触及的范围、领域往往是不同的,“术业有专攻”是客观事实。

来自底层家庭的青少年,他们若想改变命运,实现梦想,往往更加艰难。(视觉中国)

进一步来讲,虽然姜萍的竞赛成绩存在问题,她不是许多人期待的天才中专少女,但她的贫寒家境、她的中专生身份、她的求知热忱所反映出来的阶层固化、唯学历、应试教育的社会问题不容回避。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底层人越来越难改变命运是许多人深有体会的事实,向上流动的通道正在收窄,向下跌落的通道却在扩张。

寒门学子起点低,难以承受试错成本,自然容易输在起跑线。来自寒门的有求知热忱的青少年,哪怕曾经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令人欣赏的潜力和理想抱负,但长期困在琐碎、压力大、机会少的现实泥潭中,有多少人不被埋没?一个寒门学子的成功背后,是多少未竟的理想?是多少被生活消磨的闰土或“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应试教育和唯学历的问题,同样由来已久。尽管世人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否认考试和学历所具有的合理性,但简单以考试和学历来评判一个复杂、多面向的人,显然是不合理的。从社会评判的视角来看,一个人重要的是创造力、判断力,是品性和道德,是求知热忱和理想信念,而这都难以通过单一维度的应试和学历来分辨清楚。君不见,有多少人的求知热忱被日复一日的内卷式教育所消磨?有多少人的才情和创造力被千篇一律的应试、死记硬背的答案所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