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就结束了吗? 市场气息生变

撰文: 陆一
出版:更新:

国庆节后A股一周过山车行情终于结束。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收于3336.5点,国庆节后第一个交易日3674.4跳空高台,然而四个交易日下来最终10月11日收于3217.74点。A股行情从喜大普奔,直接又让人惴惴不安。
10月8日,A股迎来国庆假期结束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如愿迎来了千股涨停的历史级名场面。上证指数开盘直接飙涨至3674.4点,涨幅达10.13%;深证成指涨12.67%,创业板指涨18.44%,创下历史最大开盘涨幅。短短20分钟时间内,A股成交额迅速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创下有史最快纪录。最终,当日A股日成交量超3.45万亿创出历史新高。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还来不及落袋,10月9日,A股就迎来较大的回调。沪指跌破3300点,跌幅6.62%;深成指跌8.15%;创业板指跌10.59%,这打破了2015年跌8.91%的最大单日跌幅纪录。但成交额2.94万亿元,也接近3万亿元,是史上第二高的成交量纪录。10月10日,市场全天震荡分化,沪指涨1.32%报收3301.93点,成交额为2.16万亿元。仅一个交易日的喘息后,10月11日A股继续走低,上证综指跌2.55%,报3217.74点;深证成指跌3.92%, 创业板指跌5.06%。成交量也出现走低,成交总额1.57万亿元。
四个交易日,本轮行情又快又凶,大跌之后,市场产生了分歧和困惑:政府是否想要打造牛市?还是市场误解了政策意图?后市将怎么走?牛市就结束了?

2024年10月8日,上海,大屏显示股市行情。(视觉中国)

政策为何刺激股市?

这一轮A股行情起势始于9月24日,金融三巨头新闻发布会后资金立刻就跃跃欲试了(更多内容见《A股再现久违的疯狂 疯牛能走多远?》)。然而,国家出台重磅金融政策是为刺激资本市场的暴涨吗?其实了解中央一贯操作的人都心里有数——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央行连夜加班出政策、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临时加开中央以经济为主题的政治家会议、节后发改委新闻发布会重申之前的政策、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姗姗来迟……所为何来?事实上,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他们关注的永远是就业与社会稳定、外资与国际关系、债务与官僚体系、预期与边际安全、金融与流动性风险,等等。这次政策出台主要是试图缓解以上压力,但是市场“简单的”将政策意图往“政府造大牛市”上去解读。

当然,政策还是收得奇效,预期和股市大振。近两年,疫后经济覆苏不及预期,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宏观政策过度微弱,财政和货币政策逆周期力度不足。今年前8个月,财政支出和债券发行进度缓慢,央行降息步伐慢,大幅跑输市场利率、市场价格、市场预期,导致实际利率居高不下、市场信心持续转弱。就在市场经历漫长等待、信心陷入低迷之际,宏观政策突然转向,较大幅度的降息落地,尤其是央行新设两项货币工具支持股票融资,潘功胜行业还直接说了一句“做得好可以再来5000亿元”,扭转了股票预期,此外,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提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新目标,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因此,这次政策也被解读为类似之前的“大反转”。而市场层面,特别是舆论层面对这一政策组合的各种夸大,是这轮股票大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全面持续下跌,存款、基金、保险、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收益率整体下跌,大面积亏损和长期资产荒积压著一股强劲的反弹势能,这股不甘心、不愿意接受的报覆性势能在这个政策节点上喷涌而出。当然,股票、房地产价格也足够低,同时储蓄率足够高。从交易的角度,价格足够低就是买入的理由,只要给一个合适的机会。简单来说是各方面都显得“久旱逢甘露”。当然,还要加上汹涌澎湃的投机主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轮疯牛是有社会基础的,疯的程度令决策部门也感到有些为难。10月8日,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并未宣布新的刺激政策,而是介绍正在实施的政策,实际上低于市场预期。同时,官媒发布消息称,金融管理部门对银行窗口指导,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严控加杠杆。这一波降温,直接影响到了市场反应。

股市示意图。(视觉中国)

政府想要怎样的牛市?

连续交易日的市场走势清晰可见,这轮牛市是典型的政策牛,政策导向完全决定了短期走势。因此,对政策意图和导向的理解很关键。先说一个亘古不变的宗旨:“疯牛”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让监管部门倍感压力,他们担心暴涨暴跌,因此,政策导向一定是稳市场,不是刺激也不是打压。而从长计议,宏观决策部门希望看到一个流动性强的股票市场,一定是渴望一轮慢牛长牛大牛。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决策层对金融市场的定位其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过去相当长时间的工业化、城市化需要,基建、市政、工厂、住宅、商业等投资需求大规模增长,政府采取以投资为导向的金融政策,打造以国有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核心的金融体系,拉高储蓄率和投资率,进而投资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银行、直接融资、股市债市的运用相对弱。很明显,如今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转向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大力投资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和“卡脖子”技术,现在需要发展投资银行和股票市场来为新动能提供融资。

一些动作是被忽略了。在过去三年的过度期间,投资银行和股票市场依然低迷,然而政府试图通过集中金融资源为新动能、新产业、新技术提供融资。例如,央行为新技术、设备更新领域专门设立了再贷款工具,窗口指导商业银行为新产业提供贷款,推动上市公司收购“独角兽”等创新型企业;证监会调整IPO政策,倾向于“8+9”产业;地方政府设立的产业母基金和国有创投试图扮演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角色,投资了一些创新型企业。

不过,这些尝试的效果不佳。一方面,随著后工业化、后城市化和后房地产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房地产全面下滑和城投债被约束后,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通道受阻,货币政策传递效率下降,资金大量空转,市场流动性明显下降,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旧动能精疲力尽;另一方面,股市、债市机制不完善,股票价格下跌,创投市场出现流动性枯竭,创新型企业面临存亡挑战,部分国有创投要求被投企业回购,新动能无法启动。

当下,这段时间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事实上,决策者很清楚,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高质量的金融,即需要发展投资银行市场、直接融资市场,这就依赖于流动性强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今年,政府强调大力发展投资银行,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打造流动性强的债市和股市。央行启动价格型调控改革,宣布将直接购债(债市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完善收益率曲线,促使债市流动性大增,就是为了形成一股债牛。政府对股市的定位也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作为国有企业脱困和融资的工具,转变为集中动员社会资本做大央国企国有资产、投放并稳定流动性的市场,以及为新质生产力提供融资的工具。这次,央行更是首次为股票融资设立了两项货币工具(互换便利、再贷款),为投资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和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股票回购、增持。这其实对A股来说是利好。

对于监管层来说,既不接受一路狂奔的疯牛,也不容忍病牛,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慢牛,实现与经济基本盘的良性互动与促进,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起底回升。所以从节前节后一系列动作来看,无论大盘指数的涨跌都跟技术面无关,而是取决于政策拉动,也就是所谓的政策市。这背后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国家力量的反映。有国家队护盘,所以这轮牛市不会半途而废,更不会这么快结束。但这并不代表牛市所有人都能赚钱。

图为上海广东路和西藏中路的交叉口都市总部大楼外,被当地人称做“马路股市沙龙”。(联合报)

未来市场如何走?

疯牛情绪牛,可以通过政策打造,但慢牛长牛,仅靠政策刺激是远远不够的。左右市场走势,要从三个层面来判断。

第一,就是预期和流动性。从“924”金融政策之后,连续交易日的成交量就可见,中国市场上不缺钱,缺的是流动性。只要把预期调动起来,流动性自然涌现。“924”金融政策公布后,四两拨千斤的把投资者这两年不舍得消费、不敢买房的钱,一拥而进股市。以鲜明有力的态度告诉世界,中国政府对提振市场信心,有能力、有办法、有魄力。如果说国有金融机构下场,是国家队下场;央行、金融总局、证监会齐下场,这就是国家下场。其威力,自然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第二,自然是经济基本面。经济基本面是支撑慢牛长牛大牛的关键。今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投资和消费增速下降,企业营利下降。但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看,不论是从数据角度还是横向对比角度,更至于所谓“国运”的维度,都不可谓不健康。只不过中央在做这一轮经济治理的过程中,从打资本无序扩张到整治房地产,再加上一个新冠疫情对生产消费的直接打击,再加上外围情况的变化,中国在一个覆杂的环境当中坚持做了结构性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不确定因素,包括政策的不确定,这就让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出现了一个信心的巨大挑战,出现了信心危机。多数人依然相信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健康,但或多或少的出现了焦虑。但,笔者坚定认为“中国经济有问题,但中国经济不是问题”,中国经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经济完全可以搞得更好,只是边际上的变化却令人担忧,这些变化让市场惴惴不安、思前想后,企业主们给自己留后路,找退路。但显然回到信心的问题。

第三,资产负债表。稳健强劲的资产负债表是支撑慢牛长牛大牛的价值基础。而本次刺激政策出台的大背景,是经济下行压力已在相当程度上波及到居民就业、收入和消费,波及到地方政府“保基本”的正常运转,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情绪非常低迷且还在扩散。虽然中国经济有韧性,但边际趋势一直在向下。若政府再没有大行动,政策措施小打小闹不温不火,经济不是没有可能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

所以,如果想要长牛市,就必须大力改革金融市场,促进股市债市的市场化。其实如果综合看9月24日三大金融巨头齐会的发布会,以及10月12日财政部发布会,都谈及了大量对股市债市的安排。相信未来国家更多会依靠市场处理财政和地方债务安排,要盘活这个池子。10月12日财政部发布会在不披露规模数据的情况下,最大程度释放了政策态度和政策空间,后续等待决策流程公开。

但也不得不提示到,或许是“924”一揽子政策一下把市场胃口调到非常高的位置,而后的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会所释放的信息,确实是都低于市场预期的。相信中央本来的意思是:央妈放水-发改委定计划-财政部批预算-各个部委落实。那么理性的A股市场反应是:普涨-降温-分化。这本应是中央的构想。但市场情况实际上没这么理性。如今周末财政部发布会恐怕多少令市场失落。10月14日A股开市,相信一定又是一轮多空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