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鬼机场”建成7年无用过 维修保养如倒钱落海
德国柏林市郊一座现代化的大机场落成接近7年,但开幕日期一拖再拖,飞机不曾在此升降,却要不断倾倒资金维修和保养,甚至沦为停车场。
机场原定2010年营运,后来发现问题丛生,经多年修缮仍未能正式启用,以效率见称的德国人对此亦束手无策,甚至有声音要求把它“砍掉重练”,这个命途多舛的机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德国的柏林-勃兰登堡机场(BER)原订7年前开幕,如今却空空如也,无人使用,机场甚至沦为柏林人口中的一个笑话。
构想始于冷战后期 2006年动工
柏林-勃兰登堡机场的构想始于1989年柏林围墙倒下时,当局希望以一个大型且现代化的机场取代两个冷战时期的机场——泰格尔机场(Tegel Airport)和舍内费尔德机场(Schönefeld Airport)。新机场2006年开始动工,柏林市预料新机场开幕就可关闭旧机场。
机场崎岖的道路在2010夏天开始露出端倪,由国家及联邦政府控制、负责项目的公司“柏林-勃兰登堡机场”(Flughafen Berlin-Brandenburg)首次宣布把机场开幕仪式由2011年10月延至2012年6月。
押后开幕后的数周,调查人员发现机场的防火安全系统出现重大问题,需要再推迟至2013年使用。随后当局陆续发现一连串匪夷所思的情况,例如超过90米的电线错误铺设、扶手电梯过短、4000扇门的号码标记出错,以及登机柜位不足等等。
超支逾3.5倍 成本已达653亿元
香港人或许对工程延误和超支等司空见惯,但对于效率著称和严谨的德国人而言,上述问题已成为众人的一个“笑话”。当局拟定新机场预算为20亿欧元(约179亿港元),但截至2018年初,机场的成本已上涨至73亿欧元(约653亿港元),超支53亿欧元(约474亿港元),大部份属于维持机场运作的维修和保养费。
项目负责人达尔德鲁普(Engelbert Lütke Daldrup)回应国会询问时表示,每月维持机场的费用约900万至1000万欧元(约8054万至8949万港元),包括建筑、技术保养和保安等费用,另有约300至500人在机场内工作。
当细看项目更会发现情况有如“倒钱落咸水海”,例如750个显示航班资讯的监察器因多年操作而烧毁,但事实上它们没被正式使用过,却要花掉50万欧元更换;又例如当局要定期安排空置的火车驶进机场铁路站,以保持空气流通等等。项目发言人韦斯霍特尔(Kathrin Westhölter)称,当局已尽可能降低运作设备的能源水平。
若早早重建 机场已运作?
德国社民党发言人施特勒特(Jörg Stroedter)称,当局多年来尝试“大修小改”而非“砍掉重练”,故令成本急剧上涨。他又指若机场2012年发现问题时早早重建,或许已经开放。以上情况或可用“沉没成本”(sunk cost)谬误解释,机场当局或认为若贸然中断计划,就会浪费已投放的资金和时间,这想法或影响当局的止蚀考量。
施特勒特又认为,机场当局起初没有任命承包商负责,加上领导层屡屡易手,并低估工程的规模。结果延误愈长时间,便发现愈多问题。
按照当局的最新公布,机场将于2020年10月开幕。尽管现时电力和照明等问题还有待处理,机场负责人仍表示有信心如期开幕。
惟有柏林赫蒂管理学院(Hertie School of Governance)教授菲德勒(Jobst Fiedler)称,这个“鬼机场”令德国尴尬,消耗国家和城市的资源,“一个计划有如此多错误并不容易。这里有个大错,就是计划本身”。
(英国广播公司/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