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仇视的“金智英”们 韩国为何患上“厌女症”?
“明天要和男朋友去看电影……如果看完之后吵架怎么办?到时可能只好跟他分手吧。”一个多月前, 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登上荧幕后,一位女网民在Twitter写下这样一段话。这出由顶级影星孔刘、郑有美出演的影片,上映两周便拿下1900万美元国内票房。然而戏院之外,它却成为情侣、夫妻争吵,乃至韩国“女权”与“厌女”观念角力的导火线。
围绕《82年生的金智英》的争议,在2016年已经引爆过一次。当时是原著小说首度出版,迅速成为销售量过百万的畅销书,连总统文在寅也曾从国会议员手中收到一本赠书,其社会反应可见一斑。
最平凡的女性名字 反变女权代名词
然而无论是书籍或改编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内容着实谈不上惊世骇俗。据统计,1982年出生的韩国女性中,“金智英”是最多人取的名字,这正正体现了戏名的本义——讲述这一代最平凡普遍的韩国女性经历。
从女主角出生、求学、工作,直到成为家庭主妇、新手妈妈,作品着眼于她面临的种种身为女人的困境,例如长辈重男轻女,在校园和职场遭遇性骚扰,为生孩子辞职,因产后抑郁、婆媳关系等备受精神压力……
电影刻画的这些生动琐碎、却常常被忽视的生活细节,突然全部成为“男女不平等”的佐证。一方面让不少女性观众感同身受,另一方面也招致批判,认为其刻意丑化男性角色,“人人也歧视女性”,更加剧了现实社会的性别冲突。
无论评价好坏,“金智英”已成为韩国女权的象征,过往与其扯上关系的女星,也逃不出被一众“反女权人士”群起而攻之的下场。曾出演过《尸杀列车》、观众缘和认知度也相当好的演员郑有美,决定接拍该片后,在Instagram一日内收到数千条恶评。K-pop偶像秀智、Irene(女团Red Velvet成员)也曾因提及这部作品,遭到部分粉丝及网民抵制。
电影票房高开 支持者“送出灵魂”
上映首日,《82年生的金智英》便夺得当天国内票房冠军,可谓话题性与收益两者兼得。有趣的是,翻查韩国电影评分网站Naver Movie,女性观众的打分高达9.5,占评分人数逾七成;而男性却只给2.8分,令电影总评分落在6.6,评价两极。
这一明显性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帮助《82年生的金智英》获得更高票房,因不少女性观众希望通过支持这部影片,来表达对女权的支持。甚至有网民发起“送出灵魂”(韩文“영혼 보내기”)行动,即是一次过购买多张电影票,并在社交网络上载相片。
类似行动并非第一次出现。受近年来韩国国内性别平权运动的风潮影响,愈来愈多韩国电影以独立、强大的女性为主角;导演、演员等制作班底以女性为主的情况也更普遍。例如讲述女警故事的《霹雳娇锋》、以家暴为主题的《白小姐》,均被认为带有“女权”色彩,在上映时也同样反应两极:有人批判,有人“送出灵魂”支持。
由反女权到厌女 韩国男性为何愤怒?
也许你会问:不过是几部电影,何须这样“激动”?这正正反映,发源于西方世界的女性主义浪潮,来到父权色彩浓厚、社会风气相对保守的韩国时,面对一股强劲“厌女”势力的反扑,其主力更非来自年长的父辈,而是年轻一代男性。韩国民调机构Realmeter去年调查显示,年龄在20至29岁之间的男性受访者,76%称自己反对女权,30至39岁男性则近60%。
其中一个原因是, 不少韩国女权组织都比较“激进”,在高举女权之余,亦不乏对男性恶意侮辱。这类男女之间的网上骂战,在年轻的群众中更加普遍。
助长“厌女”心态的社会因素中,也不得不提及韩国的强制兵役制度: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20至30岁男性公民,服兵役最少两年。韩国男人必须经历艰辛的军队生活,在职业发展突然中断,而女人却能利用这段黄金时间打拼事业,使不少年轻男性心生不满。2018年一项调查访问了一千位20-29岁的韩国男士, 当中65%表示希望女性也被征召入伍,55%则表示不认同#MeToo反性骚扰运动。
在老一辈韩国男性心目中,女性是女友、妻子、妈妈,在家庭中往往不是强势一方。但来到今天,女性更是学业、职场、社会生活的竞争者,这一身份转变难免造成年轻男性的心理落差。
另一方面,文在寅政府自2017年起还推出一系列政策,扩大女性雇员在公共机构及私人企业的占比,有意地推动及协助女性就业。然而,韩国就业竞争激烈,不难理解部分年轻男性在职场受挫时,将兵役制度、政府的性别平权举措反视作“亏待”男性。
金智英热潮与情侣为电影的争吵也许很快过去,然而韩国激进女权的倾向,加上年轻男性对女权的抵制,两者磨擦之下构成的性别冲突,也许是韩国社会上下须正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