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EA、H&M撤出俄罗斯 瑞典拟入北约告别200年“永久中立”?
自俄乌战事爆发之初,瑞典居家用品零售企业IKEA、时装品牌H&M、电信巨擘爱立信(Ericsson)等,均宣布跟随制裁俄罗斯的行动,相继关闭或撤出在俄业务。这除了是回应瑞典国内反战的情绪外,随着俄乌战事升级,或许多少也是该国检视维持200年的中立国地位的一个机会。
由民间企业带起的“反俄”态度
今年3月初,IKEA宣布关闭俄罗斯门市,一众俄罗斯民众都赶往作“最后道别”。这间象征中产、时尚的北欧家品企业退出俄罗斯巿场,未知是否会重返当地。
其他瑞典企业也有类似行动,如H&M、爱立信也宣布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前者表示“要与受苦的人站在一起,暂停在俄罗斯的销售,同时关闭乌克兰门市,确保员工与消费者安全”,该公司还向联合国难民署等单位捐助衣物,支援乌克兰难民。
后者则更早于2月底就宣布将全面停止交货给俄罗斯,日前再宣布鉴于当前的局势持续,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全面暂停在俄国的运作。爱立信在俄罗斯的巿场占比都不高,故相关举动象征意义较大。
大北方战争战败定“永久中立”
今天,瑞典国内反战的诉求,不仅是上述一众企业撤出俄罗斯的原因之一,这种对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不满情绪,同时也令社会上下燃起了加入北约的想法。有美国官员认为,俄军入侵乌克兰反而促成芬兰与瑞典最快将在今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进一步凸显俄国挥军入侵乌国是个重大战略失误,“看看芬兰与瑞典的民意,以及他们过去数周观点上的剧烈变化”。
有人或许会好奇,瑞典这个综合实力不俗的北欧大国,为何会中立200年?(远早于芬兰)这大概需要由17世纪与俄国的战争说起。1610年,当时作为波罗的海霸主的瑞典,趁着俄国与波兰的战争造成局势动荡之机,出兵攻占俄国西部伊万哥罗德、雅姆等地,次年进占诺夫哥罗德。
俄军曾试图夺回失地惟惨败,瑞军于是乘胜追击,一举夺去俄国通往波罗的海的直接出海口这个国家命脉,瑞俄两国因而结怨。
经此一役,加上其后的一系列改革,瑞典国力大增并成为欧洲强国。直至17世纪末,俄国才在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的改革中令国力大大增强,终再有实力与瑞典一战。1700年,俄国与丹麦、萨克森联手攻打瑞典,大北方战争爆发。瑞军虽强,惟国土面积不大,加上无法从征服的土地中得到支援,最终败给了俄国。瑞典在战争中也失去了波罗的海控制权,东欧霸主的位置也从瑞典转移到了俄国。
在大北方战争战败后,瑞典就再没有恢复过来,唯有跟俄国等国签署中立条约。自19世纪初,瑞典开始全面退出争霸战略而采取中立策略,退守今天的国土范围,选择当个永久中立国。直至眼前的乌克兰战争,恐怕令这个200年的中立国弃守现状。
转捩点: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
事实上,瑞典对俄罗斯态度和加入北约的想法转变,也非一时三刻发生,早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已见端倪。事件发生之后,瑞典开始积极将资源重新投入其军队建设上。
奉行不结盟政策的瑞典近年正逐步加强与北约的合作,不仅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还派出军队参与北约组织的维和行动,甚至在2015年的国情咨文中删除“瑞典不会考虑加入北约”等表述。有意见认为,这些行径已是公开谈论加入北约的各种试探。
此外,2019年就有议员提出希望国家够“尽快”加入北约,以应对俄罗斯的“侵略行为”。惟当时民意及政治主流都未有同感。
如今,乌克兰战况之惨烈,对于这些欧洲边陲国家已如“最坏局面成真”,瑞典社会也开始反思,昔日不对抗政策是否真能维持以往平衡和“岁月静好”状况。长期以来,瑞典国内普遍认为,积极谈论加入北约是对俄罗斯挑衅的冒险行为,但今天的社会环境已今非昔比,俄军侵乌令不少人有所反思,加上反对派的煽动,这代瑞典人以往不曾想像的“去中立化”或许成真。
瑞典电视台(SVT)三月的民调显示,瑞典国内对于加入北约的支持率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1%。瑞典首相安德森(Magdalena Andersson)于上月底接受访问时表示,没有排除成为北约会员国的可能性。瑞典官员还透露,当局正进行安全政策分析,将在5月底前完成,预计将在报告完成后宣布瑞典立场。外界相信他们也会端视邻国芬兰的最终立场而采取行动。
可以说,在当前“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瑞典加入北约的机会似乎并非空谈,北欧的地缘政治格局亦很可能因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而迎来变化。而加入北约对这两国的未来,又是福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