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世纪大坝”首发电 一国欢喜多国忧?

撰文: 蔺思含
出版:更新:

筹措多年的埃塞尔比亚“世纪大坝”20日首度发电,这座在尼罗河上的非洲最大型的水利发电项目在过去十年间引来诸多外交争议,但也总算给埃塞尔比亚电力匮乏的现状带来希望。
埃塞尔比亚总理艾哈迈德(Abiy Ahmed)在水电站投入使用当天雄心勃勃的表示,事件标志着“新时代的诞生”。然而,该国与下游国家就大坝工程的谈判多年来始终未能达成,为水电站的未来蒙上阴翳。

“从现在开始,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埃塞俄比亚。”艾哈迈德周日与多名埃塞政府官员主持“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Grand Ethiopian Renaissance Dam,GERD)的首次发电仪式,该工程位于青尼罗河上(尼罗河主要支流之一),于2011年正式动工,期间屡屡遭到埃及和苏丹等下游沿岸国家的抗议。但该水电工程预计将产生超过5000兆瓦电力,达现有发电量的两倍,这对埃塞尔比亚民生与经济复兴意义重大,可推动解决农业灌溉、吸引工业外资,以及大量人口面临的电力短缺问题等。

拥有近1.2亿人口的埃塞尔比亚为非洲第二人口大国,近些年来曾取得显著经济发展,但工农业基础设施仍然严重落后。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该国有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口没有接入电网,为非洲电力短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艾哈迈德更在20日称,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为“六成在黑暗中受苦的人带来光明”。

埃塞尔比亚“复兴大坝”正式发电:

然而,从东非至北非流经数十个国家的尼罗河,是各国水力和电力的生命线,因此灌溉与用水及其依赖尼罗河的埃及与苏丹担心这座新建的大坝会截断下游水源。

埃及外交部在水电站发电当日抨击埃塞俄比亚,抗议其单方面启动复兴水坝的运行,称其违反了2015年埃塞俄比亚总理签署的《原则宣言》中的承诺,即任何一方都不能在用水事宜上单方面采取行动。

苏丹流经Setit大坝的尼罗河支流——阿特巴拉河。作为严重依赖尼罗河水源的农业国,苏丹境内拥有许多尼罗河及其支流的大坝。(Getty)

尼罗河的水利政治

埃及大约97%的水供应来自尼罗河,在苏丹,这一比例亦在四分之三以上。

1929年,埃及和苏丹(当时由殖民国英国作为代表)签订了一项条约,赋予埃及对尼罗河沿岸建设的否决权,以及将该河作为自己的历史权利。90年代末以来,尼罗河流域各国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开展该地区河流开发合作,然而在2010年,多国在没有埃及和苏丹的情况下达成了《合作框架协议》,取消了尼罗河沿岸项目需要开罗批准的规定。埃塞俄比亚、肯亚、卢旺达等五个上游国家的代表称,他们 “厌倦了在使用尼罗河水进行任何发展项目(如灌溉)之前首先得到埃及的许可”。

由于埃及过往政府曾在尼罗河水源问题上立场强硬,甚至不惜以军事冲突为代价“争水”,三国的对峙引发了外界担忧。大坝项目于2009年启动以来(2011年开始动工),埃塞尔比亚与埃及、苏丹三国之间的谈判持续进行,但在美国等其他国家、非洲联盟等协调下均没有取得有效进展。

埃塞俄比亚大坝的地理位置(地图改编自维基百科公共领域,Hel-hama)

直至今日,埃塞俄比亚仍坚称大坝不会对下游产生影响。但埃及认为大坝必然会在水库重新填满的期间内影响该国水的供应,估计至少出现330亿立方米的水需求缺口;此外,苏丹方面则主要担心其运行将影响罗赛雷斯大坝(Roseires Dam,暂译),这是苏丹最大且距离复兴大坝最近的水坝,两者之间仅有100公里之隔。

新世纪的诞生?

即便在重重争议和内忧外患之下,埃塞尔比亚仍然把工程当做既成事实去推动,显然是为了缓解民众生存和发展压力,艾哈迈德把事件称为“新世纪的诞生”,对于埃塞民众而言,其背后意味的变革性或许并不夸张。

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的一处施工地。(AP)

在当地一家液态氧制造厂,工人不时遇到连续几个星期停电的现象,每一次停电,成本高昂、能耗高等冷却过程被白白浪费。更糟糕的是,白天电力需求的激增所引起的能源供应的波动,使许多昂贵的设备被炸毁,多次使工厂在数周内无法运营。

其他工厂主也对《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说,他们因这一情况损失了数百万美元。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增长受缺电严重遏制,工厂的工业利润被每天难以预测的停电掏空。此外,制氧工厂受限,又进一步牵连需求端的医院、钢铁焊接、食品加工等行业。

“这是灾难性的。我们的增长被削弱了。没有大坝,说实话,未来看起来毫无希望。”84岁的制氧工厂厂主Moges Alemu说:“但我们不能被抛在后面。”

埃塞首都阿的斯阿贝巴去年有民众声援政府格雷州(Tigray)军事行动,并拉起“这是我们的水坝”横额,支持复兴大坝项目。(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