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年青越迷信 欧美为何再掀起占星、塔罗热?
人类早便透过观星来占卜问事,西洋占星术(Astrology)至少更可溯源至公元前2000年。但今天的占星更像是个网络迷因,在互联网世界迅速普及。占星师、塔罗师专页和群组在社交媒体上,动辄有多达数十万追随者;许多千禧世代及Z世代的年青人不时以“水星逆行”、“星座”开玩笑或作聊天的话题。
在科学及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知识也渐见丰富的当下,为何反而有更多人迷信占卜星相,尤其是我们的年轻人?
32 岁的Sandhya是一位美国律师,她于2013年在首都华盛顿的NGO工作时感到孤独且不受赏识,经常借酒消愁。于是,她下载了占星的手机程式,想知道什么时候情况会好转,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她依照程式的内容作出生活上的改变,花更多时间留在家中,为自己煮饭、揾工、休养生息。翌年,她获得了一份新工作,并在同年底遇到个可以付托终生的男人。她直言:“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遵循了程序所说的话,故我将其部分原因归功于对星座的信念。”
大数据占星更准?
现时除了社交媒体充斥着许多相关占星师或星座的内容,美国不少网站的占星内容流量显著增加,有占星网红每月更吸引约100万名读者。近年美国主要的占星应用程式,包括有The Pattern、Sanctuary和Co-Star,它们在过去一年吸引了大量忠实年青人用户。在大数据和演算法的帮助下,这些程式声称当今的占星术更准、更加个人化,开创了业界一个繁荣期。
占星术也可能在不确定时期带来确定感,它不仅因实践可以带来安慰,还可以在其他志趣相投的人中认识自己。
上述应用平台于今年的创业投资中筹集了高达1500万美元(约1.17亿港元)的资金,目标开发更具自动化、个性化的占卜社区,较传统每月或每日星座运程的预测更准,可说这些新占星行业更能迎合每一个人,而不再局限于12星座。The Pattern 创办人Lisa Donovan 希望打造心灵版本的Facebook,积极开发付费版的约会应用程式,可以根据星座运程作配对。
目前,美国的占星、塔罗等网上占卜市场,市值高达约22亿美元(约171亿港元)。据Co-Star的数据显示,其应用程式的下载量高达 2,000 万次,全美国约四分一18至25岁年轻女性有下载。
类似的趋势也出现在欧洲。疫情期间,有调查显示法国青少年倾向塔罗、占星或各种神秘主义有所增多。分析指,由于疫情一度令许多法国年青人失业,令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研究相关事物。据法国市场研究机构Ifop去年12月的调查显示,七成法国18至24岁青年人相信超科学,包括占星、命理、掌相、纸牌卜卦等,并在过去20年有上升趋势。
此外,同样的情况在互联网迅速普及,几乎遍布全世界。星座、生肖的网上搜寻量于去年达到五年来的顶峰,另一项2018年的研究则指三成千禧世代特别相信占星术。还有疫情期间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的占星预言备受世界各地的网民关注,这多少反映占卜星相趋势的普及。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占星术的发展,至少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95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王朝,类似的占卜传统在中国、印度和玛雅文化中亦能见到。长久以来,占星术一直扮演着理解人类周边世界的工具角色。
历史上,人类在艰难时期、压力和不安的情况都有倾向占星的情况。举例,在17、18世纪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科学方法之后,浪漫主义运动发现人们转向直觉、自然和超自然的层面,还有上世纪60、70年代的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也是如此。过去数十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令资讯量爆炸、2008年金融海啸所引发的经济动荡,以至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的混乱不安等,或许都多少让更多人寄托在占卜星相之上,在乱世之中,寻找某种“答案”。
自2016年总统大选以来的政治动荡,整体美国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美国心理学会2017 年一项调查显示,63%美国人表示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未来感到压力很大,56% 的人表示阅读新闻会让他们感到压力,特别是千禧一代。全球新闻经常涉及政治内讧、气候变化、全球经济危机、新冠疫情等,也许导致占星术受到更多西方年青人关注,他们渴望在星座中寻找安宁与洞见,即使他们或许不完全相信占星术结果。
此外,占星的兴起,与当今时代背景亦不无关系。首先是互联网的兴起造成的资讯爆炸,使不少人感到混乱和迷失;另一方面网络令接触占卜星相的门槛大为降低。其次是当今教育、知识变得越来越专门化和独立,人类更难融通各种知识,某程度反而在一些领域变得更加无知。还有时代急速变化,许多既有观念备受挑战。最后就是人性使然,人们倾向寻找简单答案,也倾向通过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编织在一起,不断地解释他们的生活和自我。
确定感、认识自己,还有…?
对于当今年青人倾向占星,占星师Annabel Gat认为:“因为它不是一种宗教或一门科学,它只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工具、一种看待世界和思考事物的方式。”
另一方面,随着许多欧美国家的年青人不再定期回教会,许多人视这些东西为宗教的替代品。在充满压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令占星术成为不少人的精神寄托,也成为年轻人之间的轻松话题。
美国心理学家Stephen Benning指出,压力和不确定性可能会激发个人对占星术的兴趣,因为人们普遍相信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理解可能看起来混乱和无法控制的事物会很有吸引力。他补充说:“占星术也可能在不确定时期带来确定感,它不仅因实践可以带来安慰,还可以在其他志趣相投的人中认识自己。”
他强调:“如果占星爱好者可以通过分享占星信息相互联系,他们也可以建立社区关系,在困难时期作为社会支持的力量来源。”此外,占星或许有助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并表达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想法。
发展心理学家Monisha Pasupathi则表示,虽然她不相信占星术,但认为“它的确为(寻找答案)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淅的解释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