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游戏的心理揭秘:挑逗乐趣在于拒绝 性虐待狂常有这错误观念

撰文: 麦田出版
出版:更新:

有些心理游戏的进行,是为了利用或克服性冲动。事实上,这些游戏都是人类对性本能的曲解,将性行为的满足移转至关键的人际互动,借此构成游戏的结局。这很难具体说明,因为这类游戏通常太过隐私,以致相关的临床资讯只能仰赖间接取得,且难以准确评估资讯提供者本身是否有偏见。举例而言,精神医学对同性恋的观念严重偏差,原因在于战无不克的玩家通常不会寻求心理治疗,而多数可取得的资讯大都来自相对消极的伴侣。(本文节录自《人间游戏:“PAC模型”⤫ 36种日常心理游戏,洞悉人的性格与心理状态,迅速和各种人有效地互动〈人际沟通分析之父艾瑞克.伯恩经典著作〉》。)

文:艾瑞克伯恩(美国精神科医师)

本章所探讨的性游戏包括:“不如你和他打一架”(Let’s You and Him Fight)、“性倒错”(Perversion)、“挑逗”……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游戏的行动者为女性。这是因为以男性为行动者的激烈性游戏无不游走在法律边缘,或构成犯罪行为,严格来说属于“黑社会”游戏的范畴。另一方面,性游戏和婚姻游戏虽然部分重叠,但本章描述的游戏无疑同时适用于未婚人士以及配偶。

不如你和他打一架

命题:“不如你和他打一架”或许是一种操弄、仪式或游戏。在所有例子中,主要的心理特点本质上都属于女性。基于其戏剧性的特性,“不如你和他打一架”也是世界许多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且不分优劣。

1. 做为操弄,这个游戏可谓浪漫。女人操弄两个男人,或者邀请他们来场竞争,同时暗示或承诺两人,她将臣服于赢家。一旦竞争结果出炉,她履行承诺。这是诚实的沟通行为,前提是她和她的伴侣从此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

2. 做为仪式,这个游戏有悲剧性的倾向。社会习俗要求两个男人为她而战,即使她并无此意,或者早已心有所属。万一不对的男人获胜了,她依然只能接纳他。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不如你和他打一架”的并不是她,而是社会习俗。倘若她心甘情愿,这便是个正正当当的交流。万一她心有不甘或心灰意冷,其结果可能给予她相当程度的空间,得以运作其他游戏,诸如“我们叫乔伊赶快”(Let’s Pull A Fast One on Joey)。

3. 做为游戏,“不如你和他打一架”其实很可笑。女人发起竞争,两个男人参赛,比赛如火如荼之际,她却和第三个男人私奔。女人及其伴侣的立场认为,唯有傻瓜才会老老实实竞争,由此衍生出两人心理层面的内在和外在好处,而这次可笑的经历,也形成了社交层面的内在和外在好处。

性倒错

命题:异性恋的性倒错(perversion),诸如恋物癖(fetishism)、虐待狂(sadism)和被虐待狂(masochism)等,都是儿童自我状态产生混乱的症状,且得以据此治疗。然而,他们在实际性爱关系中所呈现的人际沟通面向,可以透过各种游戏分析来处理。最后,则可能透过社会控制,因此,即使扭曲的性冲动并未有所改变,只要处理好实际的性沉溺,便能平衡性倒错造成的影响。

被轻微虐待或被虐待狂影响而扭曲性格的人,易有采取心理健康最原始立场的倾向。他们自认为性欲很强,长时间禁欲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他们的想法不但不正确,更让他们有了进行“义肢”游戏的充分借口:“我的性欲那么强,你能指望我什么呢?”

【延伸阅读】长时间禁欲有损健康?一个图辑看清无性生活会带来什么影响(点击放大浏览)▼▼▼

+18

反命题:尽所能地对自身和伴侣维持一般应有的礼节;换言之,就是抑制住进行言语或肉体鞭笞的欲望,并以更传统的方式性交。如果怀特已严重性扭曲,这个反命题就会暴露出游戏的第二个元素,而这通常会清楚地出现在他的梦境中:他其实对性交本身没什么兴趣,他真正的满足感来自于毫无羞耻的前戏。虽然怀特可能不愿意承认,但他清楚知道,自己的不满其实是:“这么多前戏之后,我还是得性交!”到了这个阶段,怀特暴露的立场更适合进行特定的心理治疗,再多的辩解和逃避也无济于事。但是,这仅适用于实务上的“性精神病患者”,不适用恶性的思觉失调症或性倒错犯罪,更不适用于将性交行为局限在幻想的个案。

“同性恋”游戏已精进为许多国家的次文化,一如在其他国家已然成为一种仪式。许多因同性恋而引发的身心障碍,其实都源于将同性恋视为一种心理游戏。“同性恋”游戏的刺激行为,也创造出“警察与强盗”(Cops and Robbers)、“为什么这种事老是发生在我们身上”(Why Does is Always Happen to Us)、“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社会”(It’s the Society We Live In)以及“厉害的男人都是……”(All Great Men Were)等游戏。通常,这些游戏能够接受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由此将阻碍降至最低。只是,“同性恋游戏的专业玩家”浪费太多可以用在其他目标的时间和精力。分析他的游戏,或许可以协助他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并任由他享受中产阶级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好处,而不是致力于进行个人版本的“难道你不觉得很糟吗”。

【延伸阅读】日本最著名的性虐待杀人案“阿部定事件”:艺妓与男伴进行“窒息性爱”,再以匕首阉掉对方,带着其生殖器逛街(点击放大浏览)▼▼▼

导演大岛渚根据此事件改编拍成的争议性作品《感官世界》剧照▼▼▼

+6

挑逗

命题:这是由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所进行的游戏,至少在较温和的形式中,或许可委婉地称之为“拒绝”或“恼怒”(Indignation)。其进行的方式有多种强度。

1. 第一度“挑逗”,或称“拒绝”,常见于社交场合,本质上包含若有似无的调情。怀特传达出目前处于空窗期的讯息,同时也乐于享受男性的追求,一旦他有所表态,游戏便宣告结束。如果怀特是个有礼的人,她可能会坦承说:“感谢你的赞赏,真的非常谢谢你。”然后寻找下一个征服的对象。倘若怀特并非如此宽厚,可能就会转身离开他。纯熟的玩家有办法在一个大型的聚会中持续进行拒绝游戏,并周旋于众人之间,为此,男人必须不着痕迹的使出复杂的操弄手段来追求怀特。

2. 第二度“挑逗”,或称“恼怒”,布莱克的追求只能为怀特带来次要的满足,因为她主要的乐趣是拒绝布莱克,因此,在口语上,这个游戏也称为“小子,滚开”(Buzz Off, Buster)。怀特一边引导布莱克陷得更深,其程度更胜第一度“挑逗”中若有似无的调情,一边充满兴味地看着当她拒绝布莱克时,他狼狈的窘态。当然,布莱克其实不如表面看来的无助,他可能克服了诸多难题,才能与怀特进行这个游戏。一般而言,布莱克也是在进行稍作变化的“踢我”。

3. 第三度“挑逗”不但恶毒,且会以谋杀、自杀或面临法庭制裁收场。怀特诱使布莱克做出失当的肢体接触,并主张布莱克对她进行犯罪攻击或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在最令人发指的游戏形式中,怀特允许布莱克和她上床,好让自己在和他对质前,能够好好享受一番。双方的对质有可能在当下,怀特提出与事实完全悖离的强暴怒吼,也可能延后发生,就在一段漫长的恋爱关系之后,所引发的自杀或他杀事件。如果她定调这个游戏为犯罪攻击,轻而易举便能找到唯利是图或不怀好意的盟友,例如媒体记者、警方、律师或亲人。然而,这些局外人偶尔会充满嘲讽意味地攻击她,她因而失去发球权,沦为对方棋盘上的一只棋子罢了。

在某些案例中,局外人则发挥截然不同的功能。他们逼迫心不甘情不愿的怀特,因为他们想进行的,是“不如你和他打一架”。他们要她站在保全颜面或名誉的立场上,因此她必须哭喊自己遭到强暴。这种情况尤其常见于当事人是未满合意性交年龄的女孩;她们可能非常愿意和男方继续私通下去,可惜事件爆发或被闹大,女孩被迫将一段浪漫爱情变成第三度“挑逗”游戏。

【延伸阅读】性爱冷知识|分析男人5大性爱谬误(点击放大浏览)▼▼▼

+17

在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中,谨慎的约瑟(Joseph)拒绝“挑逗”的诱惑,于是,波提乏(Potiphar)的妻子不出所料地将其转换成“不如你和他打一架”游戏;这是个非常完美的例子,足以说明激烈的玩家如何面对“挑逗”游戏的反命题,以及拒绝进行游戏的人所面临的险境。两个游戏结合为众所皆知的“美人计”:女子引诱布莱克之后,哭喊着布莱克强暴她,到了某个阶段,由女子的丈夫接手,并以勒索为目的羞辱布莱克。

第三度“挑逗”游戏中,最不幸也最激烈的形式之一,最常发生在两个陌生的同性恋之间,在不到或大约一个小时,就可能演变成凶杀命案。这种扭曲且造成犯罪事实的游戏变形,引起社会轰动,因而为报章媒体创下惊人的销量。

“挑逗”的儿童原型与“性冷感的女人”相同,都是一个小女孩诱使男孩自我羞辱,或者弄脏自己,而后再嘲笑他,正如毛姆在《人性枷锁》(Of Human Bondage)中的经典描述,或者本书先前提过的狄更斯《孤星血泪》。儿童原型的“挑逗”游戏属于第二度。另一个更为激烈的形式,已接近第三度“挑逗”游戏,则有可能发生在环境恶劣的邻里中。

反命题:男性避免涉入或者控制游戏的能力,取决于他是否有能力区分真实的情感表达以及游戏中的行动两者之间的不同。如果他有办法运用社会控制,就能从“拒绝”游戏里那若有似无的调情过程中获得相当程度的愉悦。另一方面,想找出安全的反命题来破除波提乏妻子的操弄,却是非常困难,除了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及时离开之外。一九三八年,笔者在阿勒普(Aleppo)遇到当地一名长者,可说是另一个约瑟。他在三十二年前仓促逃离君士坦丁堡。当时,他因公务造访耶尔德兹皇宫(Yildiz)旁的后宫(harem),未想,苏丹王的其中一个情妇竟缠上他。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店铺,迅速打理好手边的金法郎(gold francs),离开君士坦丁堡,再也不曾重返旧地。

相关游戏:男性版本的“挑逗”游戏即为商场上恶名昭彰的“陪睡”(〔Casting Couch〕女演员为了取得角色,而和主事者上床,只是最终并未获得该角色的演出机会)以及“依偎着睡”(〔Cuddle Up〕而后,她惨遭开除)。

《人间游戏:“PAC模型”⤫ 36种日常心理游戏,洞悉人的性格与心理状态,迅速和各种人有效地互动〈人际沟通分析之父艾瑞克.伯恩经典著作〉》书本封面

书名:人间游戏:“PAC模型”⤫ 36种日常心理游戏,洞悉人的性格与心理状态,迅速和各种人有效地互动〈人际沟通分析之父艾瑞克.伯恩经典著作〉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美国精神科医师,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TA)创始人。

译者:林晓钦,台湾大学政治学硕士。

【本文获“麦田出版”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