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不再】与北京“绝交”背后 布拉格不靠中国游客?

撰文: 郑逸雯
出版:更新:

捷克首都布拉格10月与北京解除“姊妹城市”关系,原因在于布拉格市政府拒绝将承认“一个中国”,写入两座城市签订的合约。来到12月初,布拉格称计划与台北结为“姊妹”,市议会将于月中处理该提案。

因政治立场不惜与北京反目,布拉格此举自然获得西方传媒赞誉。不过想深一层,我们也许要多问两句:“姊妹城市”究竟意味着什么?单论城市交往,布拉格又有多需要北京?

图为捷克首都布拉格(Prague),是欧洲老牌旅游城市。(VCG)

“姊妹”扎根民间 侧重旅游文化

早在二战结束后,“姊妹城市”(Sister City)的实践开始在欧美扩散,当时不少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因战争受损。在和平反战的思潮影响下,各国希望先通过加强民间交流,逐渐修复国家层面的联结,因此所谓的“城市外交”便成为再适合不过的工具。

法德、美日、美德,这些昔日战场上的宿敌,纷纷通过“姊妹城市”项目铺平外交正常化之路。例如日本长崎与美国圣保罗(Saint Paul)、德国克赖尔斯海姆(Crailsheim)与美国沃辛顿(Worthington),也是在1940至1950年代成为“姊妹”。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这一项目其实有意规避常规的国家外交模式,淡化国家政治影响,着眼于发挥城市特色的交流活动,涵盖旅游、文化、商贸、教育等领域。合办文化节、慈善活动、交换学生计划,均是“姊妹城市”间增进感情的常见方式。

图为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城市查尔斯顿(Charleston),与“姊妹城市”斯波莱托(Spoleto)合办为期17日的意大利文化节,每年也为查尔斯顿创造数百万美元的收入。(Facebook Spoleto Festival USA)

原本不问政事的“姊妹城市”,今次在布拉格跟北京这事件牵涉到政治表态,情况实属罕见。不过,基于此类合作的特性,布拉格与北京“绝交”之后,相信旅游文化产业也是首当其冲。

过度旅游受害者 布拉格厌倦游客?

考虑到布拉格近年来饱受过度旅游(over-tourism)之苦,即使未来中国游客减少,想必也不会给市政府造成太大困扰。

图为布拉格旧城广场(Old Town Square)的游客。(VCG)

与威尼斯、巴塞罗那等旅游热点相似,布拉格也面临游客侵占市民生活带来的种种问题:市中心日夜被游人占领,酒吧和街头噪音不断,影响城市卫生、治安、民生……市政府今年1月新设“夜生活市长”(nightlife mayor)一职,专门负责规管游客行为,彰显管理团队的治理决心。

市政府数字显示,市民人数仅130万的布拉格,2018年却接纳近790万游客,其中逾32万来自中国,比2017年增长12.7%,增幅仅次于乌克兰。中国出国旅游的人口,未来也必继续扩张,面对如此增幅的中国游客,布拉格的民众也未必受落。

图为游客在布拉格拍摄婚纱照。(VCG)

中国游客“走出去” 中东欧的两难

中国游客蜂拥全球各地的旅游景点,这个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许有增无减。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逾8100万,当中300万前往欧洲,而赴中东欧地区人数的增幅更超过20%。

另一方面,中国当局如今致力于将“一带一路”计划,推至发展不及西欧国家的中东欧地区,而诸如斯洛伐克、匈牙利等立场亲中、偏右翼的政府也乐见其成。不过他朝一日,若像布拉格一样面临“中国游客过多”的状况所困,又是否会与吸纳中资的愿景产生矛盾?还需拭目以待。

图为11月,“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在河北省沧州市举行。(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