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区公投是否设“国中国” 料过关盼带来和平

撰文: 陈博悟
出版:更新:

菲律宾南部穆斯林自治区及邻近城镇约280万名选民周一(21日)和2月6日举行公投,包括决定是否成立“棉兰老岛邦萨摩洛国自治区”(Bangsamoro ARMM,简称摩洛国),以取代现行自治区,让穆斯林享有更多行政立法权力。
菲律宾南部多年来出现大量纷争甚至暴力事件,公投旨在为当地穆斯林提供更大程度的自治,预料对菲南地区的长久和平有重要影响。

菲律宾选举委员会表示,棉兰老岛一带约280万名选民将会公投决定是否同意以“摩洛国”取代现有的“棉兰老岛穆斯林自治区”(ARMM)。由于公投结果将牵动当地不少政治家族的利益,当局动员2万警务人员戒备,以防有动乱发生。

公投分为两日,分别是首轮1月21日在现有穆斯林自治区、哥打巴托市(Cotabato)和伊莎贝拉市(Isabela)举行。第二轮在2月6日举行,由邻近自治区的北拉瑙省(Lanao del Norte)和北哥打巴托省(North Cotabato)部分城镇的选民,决定是否加入新的“摩洛国”。

舆论普遍认为公投可以获得通过。

现今菲律宾人主要信奉天主教,但是南部约有400万人是穆斯林信徒。早在西班牙殖民时期(1521-1898年),当地自称“摩洛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原住民就已经进行抗争运动。

菲律宾政府1976年与当时最大的穆斯林分离组织“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NLF)签署《的黎波里协议》(Tripoli Agreement)同意成立ARMM。后来一支不满安排的派系1977年成立“摩洛伊斯兰解族阵线”(MILF),发动武装抗争,争取独立。经年战乱估计造成约15万人死亡,约200万人流离失所。

菲律宾南部公投:当局为防即将举行的公投发生动乱,派出多名人员维持治安。哥打巴托市有保安部队检查车辆。(视觉中国)

菲南自治区多年来动荡不断,未能达成有效管治的主因之一是当地势力盘根错节。除了最大规模的MILF外,还有根深蒂固的地方家庭和氏族,极端分离主义组织如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 Group)和穆特组织(Maute)等亦盘踞当地,令自治区运作不甚理想。

2012年时任总统阿基诺三世(Benigno Aquino III)与MILF签订历史性的和平协议,后者同意交出武器,达成停火。虽然昔日的叛军大旗倒下,但恐怖分子却未受控制。他们不但继续策动炸弹袭击,绑架和杀害游客,后来更向极端组织ISIS宣誓效忠,并于2017年5月攻陷城市马拉维(Marawi),令当地陷于战火,直至同年10月方由政府军收复。

菲律宾南部公投:杜特尔特2018年8月通过《邦萨摩洛组织法》,希望解决菲南数十年内的冲突。(视觉中国)

现任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政府2018年7月促成国会通过《摩洛国组织法》(BOL),赋予“摩洛国”成立的条件。当局同意让MILF领袖们成为80人过渡小组BTA的骨干成员,在2022年大选前管理当地。

过渡小组将得到中央政府的资金援助,在司法和社会等领域上实现更大程度的自治。当局期盼过渡小组能稳住当地局势,实行有效管治和带来持久的和平。

(中央社/Rapp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