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案】钱从何来? 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响起警号
撰文: 张子杰
出版:更新:
香港民政事务局前局长何志平周一(26日)现身纽约法院,因行贿多名非洲政要、贪污及洗黑钱等指控接受审讯,官司焦点除了落在何志平在事件上的角色外,其背后带出的资金问题亦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响起警号。
何志平被控违反海外反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包括在纽约银行向非洲国家官员传入90万美元,以换取非洲国家给予他代表的中国华信(CEPC)在当地工程的利益。他一直否认控罪,并多次申请保释被拒。事实上,自从他在2017年于美国被捕后,华信的负责人叶简明(原名叶建明)亦遭中国方面调查。
叶简明一手建立的华信,生意版图由中国扩展至欧亚和中东地区,为一带一路的发展贡献良多。惟随着叶简明和何志平官非缠身影响,导致一带一路的形象与贪污和政经问题挂钩,美国哥伦比亚及哈佛大学联营的中国与世界研究项目博士生朱波(Andrew Chubb)认为,中国政府希望透过一带一路在各国投资基建,增加对外投资,但同时亦想控制参与投资的私营企业。
有不少国家希望摆脱前苏联时期的包袱,又或是等待漫长的入欧之路前,一带一路和中国都被视为寻找经济机遇的替代品。以格鲁吉亚(Georgia)为例,该处位于中国和西欧版界的中间点,而且拥有唯一不受俄罗斯、伊拉克和伊朗影响的亚洲进入欧洲的路线,因此极具战略价值,对于中资企业而言当然是掘金机会。
华信事件曝光后,该公司在格鲁吉亚和捷克等地的投资纷纷打退堂鼓,导致大家不禁怀疑这些计划会由谁接手,其中成立格鲁吉亚开发银行的计划公布超过一年半,至今仍然处于白纸阶段。即使继续运作,华信的资产亦可能遭中国官方接管,换言之,这些国家或将难以摆脱中国政府的影响力。
(彭博通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