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难民变网民 电子货币劲到可以化解罗兴亚危机?

撰文: 伍振中
出版:更新:

2015年,缅甸罗兴亚难民危机爆发,超过70万居住在缅甸境内若开邦的罗兴亚人为躲避缅甸军政府针对其族群的杀戮,逃到邻国孟加拉寻求庇护。
过往几十年来,罗兴亚人在缅甸一直被剥削其公民身份。自从难民危机以来,缅甸政府涉嫌“种族清洗”的行为被联合国和其他非政府组织谴责。即使最近缅甸政府同意让罗兴亚人返回原居地,但仍拒绝给予他们公民身份。换句话说,逾百万罗兴亚人至今还是属于无国籍人士。不过最近就有组织以区块链方式解决难民身份危机。

由于无国籍人士失去身份的辨别证明,各界根本难以掌握他们的暂居地资料、最新状况,进行救济行动时亦无从入手,效率极低。因此,国外有非政府组织想到用近年来在科网界闹得热哄哄的区块链(Blockchain)金融科技,为无国籍难民提供“去中心化”的科技支援。

让难民资料电子化

Muhammad Noor是位于吉隆坡的一个罗兴亚组织主席,他和他的团队正在研究一个试验计划,透过使用区块链帮助无国籍的罗兴亚难民获得让国际承认的身份。

根据Noor所描述,计划首先会让难民通过验证,确认他们真的是罗兴亚人,然后把区块链用作纪录每个难民的电子身份。Noor最终的目的是让罗兴亚人可以重获一个能让庇护国政府所承认的身份,从而容许他们享有社会保障、法律支援、教育及医疗等权利。另一方面可协助当地政府掌握难民的资讯,亦能杜绝难民身份诈骗问题。

大量罗兴亚人逃离缅甸,到达邻国孟加拉后,虽能得到暂居之所,但仍是属于无国籍人士。同时由于难民人数太多,就算孟加拉政府想帮助这批罗兴亚人,亦无从入手。(VCG)

互联网最具颠覆性的创新技术

区块链可以理解为一种纪录资料的技术,是一个去中心化、开放、独立的网络运算工程,全民皆可参与。以金融科技(FinTech)的角度来看,区块链就是可以不断延伸的电子记帐本,网络交易双方的每笔交易资料都可以被纪录,完全不需要第三方介入。由于区块链用复杂的密码学来加密资料,数据亦是分散式由多方进行的演算,因此被追捧者认为它比一般银行交易更安全、更具保密性。近几年饱受跨国银行机构和各国政府所“狙击”打压的虚拟货币“比特币”(Bitcoin)就是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让使用者可以跳过银行、金融机构自由进行点对点的交易。去区域化的便利及安全性让它在全球风行。

由于区块链技术不需要通过任何中央机构,所以它可作为纪录难民资料的“资料库”,让政府、非政府人道救援机构都可以掌握难民资料,及时订立快捷、有效率性的救援方案。

其实,科网公司微软(Microsoft)和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正与联合国合作,帮助无国籍难民创立一个永久的虚拟身份,并以生物特征辨识科技,譬如指纹、虹膜扫描等进行身份验证。而区块链科技则作为“公共帐本”(Public Ledger),记录着每个已登记难民的最新状况,方便联合国及其他人道组织能快速提供相应的支援。

近年蔚为风行的比特币(Bitcoin)就是建基于区块链科技的网上交易货币。虚拟货币的盛行冲击传统银行体系及政府管治效能,因此遭到多国政府厉行打击。(VCG)

帮助人道救援机构减低成本

区块链除了可以纪录难民资料,方便管理和制定救援计划外,由此衍生的虚拟金融交易亦可让非政府组织减低援助工作上的成本。由于虚拟交易去中心化,跳过实质的银行机构,慈善团体在调配救援资金时,可以免却国际转帐的成本,从而拨出更多金钱购买日用品、粮食等物资,让更多资金可以用在帮助难民的救援工作上。

在约旦的阿兹拉克难民营(Azraq refugee camp),那里收容了超过三万名叙利亚难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就正在使用电子交易协助难民购买杂货及粮食,这样可以让WFP省却银行的手续费及相关行政费用。

然而,使用区块链及电子货币技术协助难民,同时亦为人诟病。来自爱丁堡大学的博士候选人Dilek Genc,专注于区块链应用在人道救援及发展的研究领域。他认为,将先进但却未成熟的金融科技,用在弱势社群当作试验,是与救援团体奉为圭皋的道德准则相违背。而且,这种做法亦未能处理到难民问题源于政治纷争的根本。

电子金融科技或可帮助人道救援组织降低行政成本,资金用得其所。但要根治全球难民问题,似乎仍需要各国政府通力合作,化解无谓的政治纷争。(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