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通胀非暂时性! 陶冬拆解美联储拒加息取态 预言QE不会死

撰文: 黄文琪
出版:更新:

被称为是今年市场最重要的联储议息会议早前尘埃落定,美联储宣布,自今年11月起开始每月减少买债150亿美元,标志美国调整货币政策的序幕就此揭开。然而物价上涨、通胀率高企,该局仍坚称通胀是“暂时性(transitory)”,瑞信亚太区私人银行部大中华区副主席陶冬接受《香港01》访问时直言不认同“暂时性”之说,该局显然想拖延启动加息的时间点,“手是高高举起,却轻轻拍下”。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于11月5日公布议息结果,利率维持不变,介乎0至0.25厘,同时减少买债,从11月开始每月削减购买100亿美元国债和50亿美元按揭抵押证券。声明表示,通胀是暂时性,但保留改变收水速度的权利,同时强调减少买债与加息无直接关联。

话音刚落,之后公布的美国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6.2%,创下31年来最高水平,从食品杂货到汽车,家庭所需的各种商品价格普遍出现大幅上涨。

不认同通胀“暂时性”之说

对于美联储“通胀是暂时性”的说法,陶冬反驳指,美国目前通胀现象惊人,并非暂时性,“上一次美国CPI高见6%的时候,我还在美国读书,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都没有经历过如此(状况),目前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挺惊人!”

陶冬不认同通胀暂时性之说。(卢翊铭摄)

陶冬解释道,一开始出现通胀,是因为供应链断裂造成,属暂时性现象,但现时的通胀源头正在从供应链和交通瓶颈转向基本必需品,市场对通胀预期大大改变,从而带动人工大幅上涨,最终导致物价飞升,并非暂时性通胀。“油价格暴涨,比一年前涨了50%;食品价格暴涨,早餐盘子的东西涨了30%,租金亦大幅度上涨。大家对于通胀预期改了,认为以后的东西更贵了,公司要求员工上班,员工就会想加人工。”

不过,劳工的实际人工其实进一步降低,美国劳工部报告指出,从9月到10月的通胀,使美国人的实际人工下降了0.5%,增长被CPI飙升所抵消。陶冬认为,所谓量化宽松(QE)就是财富的再分配,最终演变为物价上涨,“平白无故生出一堆钱,撒下去,谁抓到就是谁的,但生出一堆钱,导致物价上升。”他又指,人们的绝对收入增加,但相对收入就未必增加。

美联储拒加息 两害取其轻

然则,通胀高企,美联储急需采取行动,惟最终仅宣布从本月开始减少买债。陶冬认为,美联储两害取其轻,收水较加息容易,“因为一旦加息,政府就要拿出一大笔钱,财政赤字、利息支付金额扩大,所以少放点水,作出政治上的姿态,堵住批评者的嘴,用‘明鹰实鸽’ 的手法尽量拖延启动加息的时间点,手是高高举起,却轻轻拍下”。

陶冬认为,美联储两害取其轻,收水较加息容易。(卢翊铭摄)

陶冬续称,在鲍威尔领导下的美联储的骨子里是鸽派,并不希望太快“收水”。他又指,美联储对于经济复苏信心不大,“现在的经济是撒钱撒出来的,当这些都没有,经济能不能复苏是首要考虑因素”。

影响美联储调整政策,除了经济复苏状况,还有另一因素。陶冬指出,是取决于市场是否稳定,“这几年因为高杠杆,美股、美债市况好。假如美联储突然收水,要考虑市场会不会出事,2009年美联储开始实行QE政策,一直到2014年,相当长时间放水,但稍微加息,(金融市场)就出事了,所以又开始下一个QE。”

料2023才加息 惟QE不死

既然通胀并非暂时性,美联储何时会不得已加息?陶冬指,市场对美联储做法还有认知盲点,“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美联储不想加息,你跟他说通胀来了,他会说再等一会儿”,但因应通胀、就业情况,美联储或会加快“收水”步伐、加大消减买债规模,但恐怕要等到2023年才开始加息,幅度及频率会比市场预期更小和更慢。

陶冬直言长期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会结束。(卢翊铭摄)

陶冬续称,每次美国遇到经济衰退、市场危机都是依靠货币扩张来解决问题。一旦流动性减少、资金成本上升,经济下滑、市场变得动荡,最后只能用更大的QE来维持稳定,“2008年美联储资产负债是8,000亿美元,2013年负债4.3万亿美元,2019年负债3.8万亿美元,现在负债接近9万亿美元,(稍微收水之后)负债或会变7万亿美元,但未来可能会重上15万亿元,所以QE不死,但会打盹,未来这两年就是打盹的过程。”

被问及一旦美联储加息,金融市场是否会急剧下挫?陶冬指出,市场会出现波动,但最终还是会风平浪静,“一有风吹草动,大家都跑,市场会大幅下跌,但由于手里有大笔资金,投资者还是会前赴后继冲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