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直击|记者视角︰战争文化味浓 中法文化汇聚南北越大不同
越南今年迈入南北越统一第50个年头,也意味相较中国在1949年宣告结束内战,越南是在近于1975年,长久的战争时代方告完结。不过,和香港临近的台湾及新加坡类似,越南仍有现行义务兵役法规定,年满18岁至25岁的男性公民符合身体健康等相关条件,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除此以外,“战争文化”也已深入越南的方方面面,每年4月30日会被作为统一和解放纪念日,全国会放假加以庆祝纪念外,而今年更是不例外。记者步行在4月30日前后的越南街头,相较南越大肆举行大规模游行等活动,即使在北部河内,也到处张灯结彩,悬挂著标志著越南的一星国旗。
50周年统一庆祝夜夜笙歌
红色国旗飘扬下,著名河内地标及旅游点欢剑湖附近,更是夜夜笙歌,大范围区域被划分为步行区,免费的传统越南乐器等表演项目吸引大批人群围观,人群也带来商机,小贩们在夜市喧叫买卖,小孩子追逐嬉戏,还有多人参与的广场舞蹈及体育表演。临近的店铺也趁机纷纷推出相关50周年消费优惠,周边平时已繁忙的交通,更显堵塞及混乱。
越南人从小也在校园中被灌输相关历史知识,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有学校外展示著一幅幅学生的作品,每幅作品都是和战争有关,稚嫩的笔触下画著一幅幅越南军人的英勇及辛劳,时而坐在坦克车上英勇作战,时而战后的荣誉回归,接受民众的鲜花和慰问,画作上还不时出现“越南国父”胡志明的头像。
学生画作以战争为主题
而越南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也很自然及必然地会记录著长久战争时代。而有趣的是,在记者到访的位于河内的火炉监狱博物馆,发现中国角色占用的篇幅并不多,包括援越抗美,相反美国同样曾为“领土侵略者”的角色,但却有大笔著墨于美越两国战争中及战后的友谊升华,例如越南如何善待美国战俘,在战后又护送其回国等。这些都一再表述著越南对中美一直存在的“又爱又恨”矛盾情绪。
而记者从北越跨越至南越,也深刻感受著一国中,两股不同的文化汇聚。相较北越由于地理及战争历史缘故,民间文化方面会更接近中国内地,人与人之间会较多算计,而这里不少的庙宇,也融合了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屋顶常有飞翘的雕花。而在南越,整体气氛感觉会较为“西化”,被法国统治过以及美国文化影响下的慢生活节奏,以及热情开朗的东南亚民族特有的个性,会在这里更为明显。
南越“东南亚”味更重
在南越设有家具厂房的台商也分享,目前他所聘用的工人主要为来自南越,相较北约较为接近中国文化,南越会“东南亚”味更重。而越南被法国统治多年,在文化上也会被法国的浪漫、悠闲及生活步伐较慢而影响,故此街上往往可以看到越南人拿著杯茶或者咖啡,就可以坐很久。在工作方面,越南工人不喜欢有压力,而大多工人并来自于乡村,不在工厂工作可以随时回到乡村种菜种米过活,而不愁会被饿死。
早年进驻越南的信达国际执行董事、香港厂商会副会长骆百强表示,越南职场的工作文化是一周工作六日,仅有周日是休息日,一天工作约8个小时。而越南人讲求工作与生活平衡,故此不太喜欢加班,相信与越南曾被法国统治过,被法国喝咖啡等休闲文化所影响,“这不像中国70年代,不加班工人会走(离职),越南是你加班工人会走,工人一般不会因为不加班而走。”
他并分享,在越南开厂不能用中式强势管理文化,而如果你对越南工人好,他们会对你很忠诚,不会因为别人出高薪就轻易跳槽。另外,越南工人不偏好住宿舍,他们希望有自己生活,故此宁愿会在厂房附近租地方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