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推出12本生态绘本 教导幼儿本地动植物特色及保护大自然
不少小朋友缺乏接触大自然的机会,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幼儿、长者及社会服务系辖下幼儿教育中心在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和环境运动委员会支持下,和不同环境生态教育团体在2015年起推行“环保基金—绿路童心计划”,近期联同本地插画家,设计12本“本地生态趣点绘本”,让幼儿容易理解及掌握本地动植物的特色,从而对大自然产生好奇,团队亦创作全港首套结合扩增实境效果的绘本《出发吧!箭猪波波》,启发幼儿对本地物种探索的兴趣,加深小朋友对动物生态的了解。
在幼稚园推动大自然教学,需要适合教材包括绘本,但负责统筹计划的高阶讲师郑晓萍博士发现市面甚少有相关绘本,“希望创作以本地独特生态、物种为背景的绘本,让小朋友对自己居住城市的环境更熟悉”。
幼儿、长者及社会服务系和不同环保及生态教育机构合作,共同构思适合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的绘本内容,再伙拍本地插画家,设计12本“本地生态趣点绘本”,除了希望幼稚园可以在课堂上应用绘本之外,幼儿教育高阶文凭学生亦透过绘本走入社群,向家长和幼儿宣扬保护大自然的讯息。团队更和环保署及香港科学馆合作,以网上及实体形式举办不同绘本阅读活动,由IVE学生向小朋友及家长演绎绘本,在社群不同地方进行环境教育。
另外,团队也创作全港首套结合扩增实境效果的绘本《出发吧!箭猪波波》,以扩增实境技术将平面的绘本书立体化,启发幼儿对本地物种探索的兴趣,加深小朋友对动物的外貌、特性和生态的了解和印象。
团队亦正积极筹备出版更多有关本地物种及生态的实体及电子真人发声绘本,上载至计划中幼儿户外教育网上共享平台供业界及公众参考,教师同时可配合户外游戏和建议的本地生态路线,发展校本“大自然与生活”课程,持续在校内推行幼儿户外教育课程。
IVE幼儿教育高阶文凭毕业生施靖妍是其中一名参与绘本创作的学生,并分享了为绘本录制配音的困难,“运用不同的语气声线,尽量推动小朋友投入故事中,又要留意咬字准确,不能‘教坏’小朋友的发音……需要下一番苦功,甚具挑战性”。她形容录音工作可以令到本港生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小朋友的眼前,再从聆听故事加深认识大自然,而且可以提升个人的教学技巧,十分有意义。
幼儿、长者及社会服务系主任白邓绍芬博士表示,未来将开办“游戏为本学习高阶文凭”课程,培育更多学生掌握设计及带领大自然游戏的技巧,共同欣赏及保育大自然。
“环保基金—绿路童心计划”合共获得逾700万元拨款,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期“惜物减废”、第二期“生物多样性”,以及第三期“幼儿户外教育”,团队希望配合《幼稚园教育课程指引》“大自然与生活”学习范畴,培育职前、在职幼师将不同环保主题,例如生物多样性等户外教育课题,融入校本课程,从小培养幼儿爱惜大自然及保护生态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