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推“看动画.学历史”教材 校长张仁良盼小学生趣味学中史

撰文: 谢显文
出版:更新:

为推动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教育大学于2018年起与现代教育研究社合作推出“看动画.学历史”项目,及后逐步增加内容,发展成“叶仔”动画教材系列。动画教材系列涵盖8个不同范畴,现时已推出超过190集动漫及英语儿歌,获本地小学广泛采用,部份内容更获教育局列为“中国历史科教学资源及参考资料”。

项目由教大校长张仁良教授发起,他表示最初期望透过生动有趣的方法教授中国历史,贯彻“Learning is Fun”的理念,让学生可以更容易记住历史内容、认识中华文化,现时整个动画教材系列网上浏览量已接近1000万次。

图左起为教大校长张仁良教授、现代社总裁黄旌先生、教大文学及文化学系副教授冯志弘博士。

校长张仁良:爱看卡通想到以动画切入 让学生趣味学中史

张仁良教授忆述,项目源于2014至15年间与同事思考有趣的中史教学方法,当时灵机一触想到以“看动画”作切入点,“小朋友返屋企都睇卡通片,咁点解我唔画啲我想佢睇嘅卡通片,睇完之后又学到嘢嘅卡通片?”。

他又称,死记硬背并非自己强项,但以往读书时需背诵不同资料,例如人物、年份等,因此希望将历史片段形象化成动画,让学生学得有趣,看完动画亦能记得相关历史片段内容。

现代教育研究社总裁黄旌先生表示,对于能够与教大合作感到十分荣幸。

现代教育研究社总裁黄旌先生表示,“对于现代社能够与教大合作感到十分荣幸。动画系列广受欢迎,加强了现代社致力为学生制作优质电子学习内容和多元化学习体验的信心。通过网上学习平台,学生无论身处学校或家中,都可以随时随地探索新知识。这8个动画系列的内容和设计,均能实践教大提倡的‘Learning is Fun’理念,为学习带来欢乐和成就感。他亦提到,现代社期待与教大继续合作,创作教学资源。”

以教大校徽创作“叶仔”角色 动画教材系列全部免费公开

整个动画教材由教大不同学系的学者专家以及现代教育研究社共同制作,涵盖8大范畴。除“看动画.学历史”外,还先后推出中国语文及文化、品德教育和文言文的动画教材,今年将陆续推出STEAM、古诗、价值观教育及英语相关的动画教材。

为提升动画趣味,团队在制作教材前曾进行多次小组访问,按学生喜好设计出以教大校徽为蓝本的“叶仔”角色,陪伴学生穿梭古今中外贯穿剧情,因此教材系列称为“叶仔动画教材系列”。

所有中英版教材动画、教案和工作纸,均会上载教大网页免费让公众使用,协助本地非华语学生以至世界各地学生认识中国历史及文化。

教大不同学系的专家团队与现代社数度携手,至今已筹划一共八个动画制作项目,制作了超过190集动漫教材及英语儿歌。

动画教材与小学常识科中史单元紧扣

“看动画.学历史”是教材系列的首套作品,张仁良教授表示,动画教材每集约5至6分钟,以一个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为主轴,叙述登场人物的事迹,“等小朋友睇得有趣之余都记到个人物”,同时避免动画太长令学生感到沉闷失去学习兴趣,亦会与小学常识科中史单元紧扣。

动画教材系列未来会推出跨学科内容,以即将推出的STEAM教学动画教材为例,将一边介绍中西著名科学家故事,同时教授造句、部首等中文科知识,协助学校推行跨学科学习。

从小建立品德教育基础 教材获本港小学广泛采用

张仁良教授表示,希望学生透过观看动画同时认识中华文化,培养良好品格,自小建立稳固基础,长大后就仍然保留深刻印象。他透露,在不同场合与小学校长见面时,对方均向他提及有采用“叶仔”动画教材系列,而本地的国际学校则使用英文版动画教材,连远至加拿大亦有华文学校使用动画教材,令他感到相当兴奋鼓舞。

准英语教师李妍爱(Lovepreet Kaur),她指动画有助非华语学生理解及吸收中文及中国文化知识。

教大英国语文教育荣誉学士课程应届毕业生李妍爱(Lovepreet Kaur)自幼接受本地教育,但当时的死记硬背学习模式令她对中文却步。她认同动画有助非华语学生理解及吸收,例如可以将部首“木”的由来及演变至“朵”和“校”的逻辑图象化,大大提升学习积极性及趣味性。

冯志弘博士表示,他们的制作团队有两大招数,以提升动画的趣味。

平衡史实及趣味 细节重视展现历史真实面貌

“看动画.学历史”作为历史教材,既要忠于史实,又要具备趣味性,关键人物是负责为教材把关的教大文学及文化学系副教授冯志弘博士。他指制作动画教材要先设定适合学生程度的学习目标,然后考虑教学内容,再根据不同历史场景制作动画以反映当时真貌。例如谈及春秋时代的鲁国时,动画中的“鲁”字不能使用现代才出现的电脑字体,而需采用战国时期的字体。

提升趣味方面,冯博士表示制作团队会采用两大招数。一是利用明显不符现实的事物,例如“心心眼”或“跑步旋风”等,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动画内容趣味。另外,团队会加入一些合理想像的情节,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