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分享入读港大体验 面试前多练英文口语、课程选择自由度高
适逢香港特区政府早前将八间政府资助大学的超收非本地生限额由20%提升至40%,多间院校于新学年亦有录取更多非本地生,其中包括内地生。《香港01》旗下“01教育”频道早前特意邀请香港大学工学学士(生物医学工程)四年级学生林皑静、金融学学士(资产管理及私人银行)二年级学生朱晋楠及入学事务部总监郭瑛琪接受访问,帮助大家了解内地生入读香港大学的详情。
林皑静同学来自广东省广州市,以高考成绩入读港大。她建议同学平日多与其他人进行英文口语训练,以提高通过面试的机会。她又指港大给予学生的课程选择自由度高,学生很容易就可以选修自己有兴趣的科目,包括双主修或副修待,例如她自己主修工程但同时副修了语言学。
选择港大因学习资源丰富、机会多
林同学说选择来港升学是因为喜欢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亦认为在香港可以进行文化交流,选择港大是因为港大的国际知名度高,提供不少国际交流的机会及平台,而且主修的生物医学工程属港大特色科目之一,由医学院及工程学院合办的跨学科主修,学生可以同时享用两个学院的资源。
朱晋楠同学来自江苏省,以IB成绩入读香港大学。他选择来港升学的原因之一是香港是亚洲及世界金融中心,而自己未来打算从事金融业,相信来港升学会有帮助。选择香港大学则是因为港大在金融学方面有很多学习资源可以提供,包括实习位置及与业内人士交流的机会。
面试需即场阅读文章小组讨论 日常需多训练英语说话
林同学获得当时就读的中学推荐,以“多元卓越入学计划”报名香港大学。她指自己于高三寒假期间报名,获安排于2月份面试,于公布高考成绩后的一周内收到录取通知。她说面试以小组形式进行,会有15分钟时间阅读一篇长文,然后进行30分钟的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形式面试后会获安排单独面试,期间分享了自己于疫情前曾经到过香港参观港大校园,更感受到港大的学习氛围,相信同学于面试时表达出自己对港大的认识会有助入学。她建议同学平日要多作英文口语训练,其次是多看时事新闻培养独立思考,最后是尝试带领小组的发言方向或是组织各人发言。
以IB成绩入学的朱同学则于高三上学期的10至11月期间提交入学申请,于翌年1至2月份左右取得有条件录取。他指自己只进行了单独面试,问题包括为什么选择港大、为什么选择金融学,及与金融相关的时事新闻及议题。他提醒其他以IB成绩报考港大的同学,即使取得有条件录取亦非一定能入读港大,仍需尽力温书及考试。
内地高考生必须面试 建议趁早认清自己是否适合读港大
郭瑛琪补充指,香港大学没有参与内地统招,有意入读港大的内地高考生要自行向港大报名,报名时间由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期间起,另外港大设有多元卓越入学计划及校长推荐计划,学生在学术以外的杰出表现可获加分。她指所有以高考成绩入读港大的学生都必须接受面试,以测试其英语能力是否足够应付港大的课程。
她提醒学生需要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两个星期内决定是否入读香港大学,所以学生应该在高一、高二期间预先认真思考自己是否适合入读香港大学,因为港大与内地大学有明显分别,包括教学方式及选科。如果学生以各种国际考试成绩透过非联招(Non-JUPAS)入读港大,部份课程可能只需检视学生提交的文件已经可以发出录取通知,不需面试。
港大设必修课认识香港文化 坐小巴带来文化冲击
林同学来自广东会说广东话,自觉较易融入香港,但仍然有文化差异,所以会多与本地学生交流,了解各种香港文化。她说香港大学设有关于香港文化的必修科,会走出课室作实地考察。她亦笑言入读港大前以为所有港大学生都十分用功,每天放学后就到图书馆温书,后来才发现“有些同学习惯在考试前一天‘统一努力’,平时他就自由选择的时间更多”。
朱同学就说自己适应得不错,现时可以用广东话作简单沟通,也觉得同学们相当包容,会用英语或普通话与他沟通。他说来到香港最大的文化冲击是坐小巴,“那个是我在内地从来没有碰见过的一种出行方式,我本身也比较社恐,下车要喊‘有落’比较困难”。他原本以为在港大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起床就是上课、去图书馆、回宿舍,入学后才发现来港大还有不同社团活动,例如自己就参加了剑道社团,每周都会参加练习。
郭瑛琪补充指内地生远道而来难免会遇上不同问题,香港大学于不同层级均有措施帮助学生适应香港生活。她特别举例指港大有由内地生组成的社团,会在新生入学前主动联络他们,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准备。
港大全英教学需时适应 以学校学习资源提升英文能力
林同学以高考成绩入学,最初对港大的全英文教学的确“有少少觉得跟不上”,不过港大有提供不同方面的支援,例如有中心提供英文学习资源,有助提说聆听及说话能力,又可以预约跟学长沟通或是获得教授指导。除此之外,港大的教授们都非常友善,乐意于课后解答问题,后来已经逐渐适应。朱同学就指由于他就读IB学制,于高中时期已经接触全英文教学,入读港大已能大致理解课堂内容,适应过程较短。
郭瑛琪指香港大学会从收生把关,建议学生需要寻找最合适自己的学校,而非一间最好的学校,如果英文能力未能应付学习需要,要认真考虑是否入读港大。她指港大录取的学生学术水平不俗,只要入学后多运用英文,在短时间内取得进步不难,一般在半年至一年内已经可以适应,笑言“英文比广东话更容易学”。她亦指并非所有非本地生的母语都是英文,同样要时间适应。
港大提供首年宿舍 每月生活预算为5,000至6,000元
香港租金高昂,不少非本地生来港升学均选择入住大学宿舍。郭瑛琪指香港大学宿费约为每年4万港元,校方确保非本地生入学首年可以入住宿舍,往后学生想继续入住宿舍就需要面试,遴选准则包括学生对宿舍的贡献度。生活费方面,她建议合理预算为每月5,000至6,000港元,如果学生一日三餐都在港大校园内解决,价格会相对校外餐厅更容易负担。她提醒学生即使获得入学奖学金亦需要有备用预算,因为奖学金可能因为成绩分数不够而未能续领,如有意到海外交流亦需要有额外预算。
林同学过去年4年都住在港大宿舍,主因是价钱便宜及方便上学。她指自己曾参加宿舍的合唱团、代表宿舍参加比赛、担任宿舍学生大使等,认为该些活动占用的时间合理,例如合唱团只是每周练习一次,亦视之为是学习以外的放松活动。她亦建议在香港大学读书的生活预算约为每月5,000至6,000元,宿费及学费另外计算。
港大设中心助学生求职
即将毕业的林同学表示,在港大读书期间曾经到海外交流,扩阔了视野之余亦启发了她的不同想法,毕业后打算到海外学校继续升学。朱同学由于距离毕竟仍有一段时间,所以对毕业后的出路未有定路,但暂时计划留港在从事金融业畀的工作。
郭瑛琪指香港大学设有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属下有平台专门支援学生求职,及不时举办招聘会。她亦提到港大校友发展处设有导师计划,可以为学生配对校友旧生为导师,对学生读书及求职都是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