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自动多重诊断系统”可同时检测42种呼吸病源体 获世卫推荐
撰文: 凌雯静
出版:更新:
世界卫生组织于《2024工龄源匮乏环境中创新卫生技术简编》中,推举浸会大学研发的“自动多重诊断系统”为最具潜力的创新科技,指其能为低至中等收入国家的医疗体系作正面贡献。
可快速检测多种病原体
“自动化多重诊断系统”可以将实验室进行的常规 PCR(聚合酶连锁反应)程序全自动化。系统由3个部份组成,包括分析机、微流体试剂盒和软件,其专利设计能在1.5小时内同时检测42种呼吸道病原体,涵盖28种病毒、11种细菌和3种真菌,毋须依赖实验室、大量装置和经过特别培训的技术人员,仍能保持灵敏度及特异度。
系统由暂任首席创新总监刘乐庭领导本地研究团队开发,2015年开始构思,根据世卫于今年发布的《简编》,“自动化多重诊断系统”获收录于可供商业应用的解决方案和原型技术,并指出能协助应对资源匮乏环境所面对的挑战,特别是低至中等收入国家在获得合适、可负担、有效和安全的医疗技术以对抗传染性疾病。
推动公平普及和去中心化检测
由刘成立的初创公司已经准备好为将系统商业化,并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创建通过国际认证的生产基地,提供给医院和诊所使用。他期望日后能推动公平普及和去中心化的检测,协助创建世卫所提倡的高效和优质医疗体系。浸大校长卫炳江亦表示,这个项目不单造福香港,更可令国家以至世界其他地方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