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MoMA Design Store设计师Gary Chang 亲述商店背后的小故事
作为全新人气地标K11 MUSEA之内其中一大最轰动的商铺,万众瞩目的MoMA Design Store,终于在今个秋天从美国空降而来,吸引的不只是那些从前只能够在纽约MoMA购买到的收藏品,或者今次特别为香港店打造的Exclusive Item,其实单单是店内的装潢、空间,氛围用料以至室内摆设,已值得所有文化爱好者亲自排队入内朝圣一番(不错,这间店现在的人气实在太过厉害,基本上每晚都要大排长龙才能内进)。
那么,这间入型入格的MoMA Design Store究竟出自何方高人手笔?答案是本地知名建筑及室内设计师Gary Chang张智强,这位世所罕的“蜗居权威”,如何将占地6,000平方尺的广大空间,打造成叫我们香港人值得自豪的MoMA Design Store?对于真正的MoMA控,著实值得参详考究一番。
用香港回忆构成出来的MoMA Design Store
既然难得首度将MoMA Design Store带到香港,若然在店面设计装修方面,只照辨煮碗地因循纽约本店的风格,非但可惜,这种行为本身亦十分之“唔MoMA”。
Gary:“所以在构思草图之初,无论是MoMA、K11 MUSEA还是我们EDGE Design的设计团队也好,均心有灵犀地意识到‘香港特色’对于这个Hong Kong MoMA Design Store,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既要承传MoMA接近90年的核心价值和风尚,又要在当中注入鲜明的香港元素,正是我们创作过程中,这一年有多的时间里,最重视和考究的地方……”
踏进Hong Kong MoMA Design Store,撇开产品不计而只看店铺装潢本身,基本上就只会见到两种颜色,和两种物物料,分别是银色的镀锌板以及视觉柔和的竹,问到Gary何解会用到这两种物料去构成新店,这位活跃建筑界30年有多的高人就直言“它们最够代表香港。”
Gary:“回顾历史,香港由昔日小小渔港,到发展成今日的国际都会,摩天大厦临立,镀锌与竹可谓功不可没,回想1950、60年代,狮子山下的徙置区,各家各户的铁皮屋,正正是由形形式式的镀锌皮搭建而成,此外街道上常见的邮筒,其实亦是由镀锌为主物料,再于表层涂下鲜艳油漆,英治时代是红色,回归后就变成绿色,可谓见证着一个接一个的时代变迁。至于竹就更多无用多说,香港独一无二的‘搭棚’技术,当中所不可或缺者,就是一条条的竹棚。”
那么,如何将源远流长的建筑集体回忆,转化成MoMA Design Store的现代元素,的确叫人费煞思量:“作为艺术界的超级权威,MoMA堪称当代艺术之鼻祖……”Gary感触地说:“所以香港的MoMA Design Store,由构思、制作、到成品的过程里,纽约MoMA总部的团队一直严谨地监督着,无论是走廊的长度、阔度,以至产品摆放的高矮大细和比例等等等等,都有着严格标准须要我们去遵从,既要保留MoMA特色,又要成功注入香港元素于其中,并不容易,要长时间磨合,那一年间,每晚8:00正,正是我们和MoMA进行马拉松视像会议的时候。”
在Gary的循循善诱下,大家渐渐找到清晰的概念和切入方法,懂得真正去欣赏这间MoMA Design Store(世间上明明唔晓却故作“扮明”的人实在多的是!),首先镀锌与竹之间的关系,大部份情况下都是采用一种“上竹下锌”的方法去铺排,先用镀锌制的柜或柱承托竹面,并于竹面上摆放顾客接触到的商品,即是凡属展示和出售的作品,都只出现在竹面之上,并不会接触到镀锌,唯独存货才会收纳在镀锌柜之内,正常情况下客人是看不见的。
Gary:“而且别以为这些竹制品只是纯粹的商店摆设,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均取材自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事而来,叫你们会心一笑。”例如呈四方形的竹板,不只摆放东西,反转一看的话,即会发见它原来是一块麻雀台;到那些装上四轮车辘的竹制手推车,不也是一件玩具,而是向旧日港式茶楼中的点心车作致敬,旧人用它们来兜售虾饺烧卖,现在MoMA就用它们来售卖草间弥生的书本、KAWS BFF玩具或者梵高《星夜》的杯子,知名的艺术与民间社会的互动,有时不过是一件如斯简单直接的事。
MoMA Design Store对香港零售业的反思
其实组装下四轮车辘的,并非只有竹制手推车,基本上Hong Kong MoMA Design Store内的镀锌组合柜或陈架,其底部均装置上车轮辘子,只不过平时锁上慎防移位而已,问到Gary何解会有着这种构思?他就会认为其心目中理想的MoMA Design Store,定抑或是一间平常商店,都应该能够着重机能性之余,又可以随时随地作变化和和改组的。
Gary:“香港社会有一些明显问题,就是一切都太过讲求快捷和过于浪费,就以零售业为例吧!香港绝大部份一线商场的店铺,无论再如何不计成本地装潢得豪华精致,如何美轮美奂也好,在两三年之后,户主、发展商就会逼使它们,必须进行改头换面的大翻新,哪怕停业三数个月,也要重新更换商店外、内的所有,以求为顾客持续带来新鲜感,在商言商,这种做法或者无可避免,却的确造成种种浪费,留意所浪费者,并非只是建筑或工业物料之上,设计师们的创作心血,或者一个优美的建筑、室外创作,也因为单纯的商业考量变得灰飞烟灭,面目全非,实在可惜。”
因此Gary强调,在保留和改变之间,他们的确花费了许多心机,思考如何令两者取得平衡:“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要未雨绸缪,在商业社会还未逼迫你改变之前,你就要规划和思考好如何去改变……”这番说话,无论是应用在一间商铺抑或是一个香港人本身而言,都是值深思的大道理:“所以这间MoMA Design Store没有画蛇添足的装饰,一切都是既优美又简约,透过简洁的空间感和陈列摆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铺面转变,大至发展商勒令要店铺进行大翻新,小至一个为期一、两日的发布会或派对,香港MoMA皆总能易地而处,并作出快速的转换,历久常新。”这种建筑的观点和气度,不禁令人想起另一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名言: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贝氏这句说话,与这个属于香港人的MoMA Design Store之共通处,其实又岂止同样以“竹”作为主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