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捐钱到发电:看可持续发展时装的不同层次
时装业的可持续性一直备受质疑,除了因为皮草、皮革这类传统的不环保物料,更是因为快时尚的急速发展,导致制衣业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此外,跨国时尚集团的刻薄劳工政策亦饱受批评,有违可持续发展的大原则。毕竟有些社会责任和贸易道德,还是要负的。
以弃置衣服取代化石燃料
想不到时装竟还能与发电扯上关系!瑞典能源商Malarenergi为于城市Vasteras的发电厂与邻近城市Eskilstuna达成共识,焚化城市提供的废料生产能源;废料的其中一部分,便是从H&M中央货仓中弃置的不合销售规格之衣服。虽说H&M瑞典分部的传讯总监指,弃置产品中并没有符合规格的可穿衣物,而提供给Malarenergi发电厂的40万吨废料中,只有15吨来自H&M的货仓,但源头减废还是必要之责。将废弃衣服代替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也只是两害取其轻,集团生产过量,还是难辞其咎。
资料来源:Bloomberg Technology
时装集团联合Unicef及挪威政府支援儿童权益
除了环境污染和产生过量废物,剥削劳工权益也是快时尚被人批评得最严重的过错。不仅工时工资不成正比、工作环境恶劣,非法童工问题亦非常猖獗。为保障儿童权益,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将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时尚集团组成网络,关注环球制衣业的童工问题。基金会至今获超过十间时装企业支持,包括H&M总公司Hennes & Mauritz AB、开云集团(Kering,Gucci、Saint Laurent等品牌总公司)、VF Corporation(North Face总公司)等。基金会现得到44亿资金注入,款项除了会针对血汗工厂的童工问题举行研讨,更将积极在教育、卫生等范畴给予发展中国家儿童和母亲足够的支援。
资料来源:Business of Fashion
透过购物帮助难民
早前某政党高声疾呼“假难民”祸港而引起港人对难民和寻求庇护人士的关注,惟当时的后续跟进不了了之,这些社区中的边缘族群又回归隐形。有见及此,香港时装品牌Berayah于今个冬季发起慈善义卖,由即日起至12月15日,www.berayah.com网上购物收益的10%将拨捐慈善组织The Vine Community Service Ltd.的“Christmas Boxes Collection”活动,用作购买日用品、食物和超市现金券等必需品赠予没有收入、没有工作资格的本地难民。透过购物雪中送炭,也是一桩佳节美事。计划详情请按此处。
资料来源:Berayah、The Vine Community Servic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