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设计师与舞者的灵感互补
创作是需要从不同事物去吸收养份,再灌溉出成熟的作品。我们谈时装,也不能只停留在“衣服”的层面上。
不同范畴的艺术都是创作与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创作也不可能只限于一种范畴,台湾时装设计师Juby Chiu近年就一直探索时装设计与舞蹈的创作纽带。她曾经游走于不同时装骚与天桥表演之间,却因为一场糖尿病改变了她的设计轨迹,开始思考设计与社会的关系。机缘巧合下,她开始接触现代舞蹈,更以自己的专业去融入到舞蹈创作之中。上月底,她就来到香港与CCDC舞蹈中心合办工作坊来探索以旧衣改造成舞蹈服的可能性。
用针线在衣服上跳舞
这反映出时装与舞蹈服装的设计思维模式其实大有不同,前者可以说是天马行空,设计师尽情把个人想法表达出来,但后者讲求与舞者与舞蹈氛围的配合,是一个沟通与理解的过程。很多时候,没有舞蹈经验的服装设计师未必能与舞者的需要相互契合。Juby接触舞蹈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舞衣如果只是用来哗众取宠而无法与舞者结合,就不过是蔽体的纤维,而一件适合的舞衣应该是可以顺应着舞者的身体来协助他们表达自己。但又有多少服装师同时拥有舞蹈经验?许多小型舞团或独立舞者也不一定有预自聘请服装师,所以她不但为舞者创作服装,也主动到不同社群驻村来教导舞者如何制作出适合自己的服装。
舞蹈跟服装其实是一个身体跟空间的关系。当舞者在舞动肢体时,会更知道其实当人在运动的时候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衣服。
舞者就是自己最好的服装师
Juby在接触舞蹈后有尝试过不同的服装创作方式,例如在舞蹈表演时她在旁即兴创作服装,或直接为舞团制作演出服等。很多舞团都预算有限,尤其能花在服装上的支出不多,并不是什么大制作,而且一套服装可能只适用于一套舞蹈,舞衣变成了一次性的用品。因此,Juby也乐于以旧衣来制作舞蹈服装,最大化地利用现有布料,不但减少浪费,也是考验自己或舞者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在这次工作坊中,她亦要求参加者带来自己的旧衣来进行改造。
舞衣与舞者肌肤交贴之时也是一种交流,Juby并非即时就能构思出适合舞者的舞衣,所以她在教导舞者动手改造服装之前,也来了一场启发彼此灵感的互动。她首先以三种“感受”来让舞者即兴创作一段舞蹈,分别是视觉(Juby刚从云南买回来的明信片)、听觉(她第一次看到萤火虫时录的声音)和文字感觉(她在北京买的韩寒《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参加者表演过后,她才从他们带来的旧衣中选出适合的衣物来一起拼、贴、撕、缝。工作坊中,其实参加者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去改造,Juby只是作为一个启蒙及指导者的角色。最后,参加者更穿上自己改造的服装来重新演绎该段舞蹈。Juby形容:“服装设计师一定要考虑商业元素,但舞者他们创作服装可以很纯粹。”这个过程不只是单纯的旧衣改造,更是让舞者们去慢慢认识自己的肢体语言与衣服间的关系。
摄录、撰文:陈乐儿
摄影:Jimmy Kung
剪辑:Charlie、Scarlett、Katy
场地:CCDC舞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