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撰文: 方川明
出版:更新: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

一)

1883年3月14日,一位德国犹太人客死在英国伦敦。相信于当时的英国人眼里,谁也想不到这位落泊异处的老头,其思想竟可憾动整个世界。这个人就是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根据古希腊神话,天神宙斯会将战死沙场的英雄升上银河。从此,他们摆脱腐朽的肉身,化成天上繁星,照耀大地,指引凡人于茫茫黑夜里寻觅路向。同样地,当马克思死后,他的名字便脱离肉身,连结各种人文学科范畴,例如哲学、历史、政治、经济与社会学等等,其涉及的范围之广,足以形成一个庞杂的星座:马克思主义,自从诞生以来,它就像幽灵般跟人类的历史纠缠一起。

在被历史学家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称为“极端的年代”(the Age of Extremes)的二十世纪,人们受到马克思的影响,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苏联建立、中共建立、古巴革命和冷战局势等重大事件。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跨台,直至当今世代,马克思的影响力依旧不减,例如尼泊尔共产党-毛派(Communist Party of Napel - Maoist)于2008年推翻了种姓制度的皇族统治,建立了共和制民主政府。上述种种,先不论好坏,都是为人类历史揭开新一页。无论你是认同还是反对他的想法,从客观意义来说,马克思的确是一位别具影响力的思想家。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回顾这样的一位思想家,假若我们只去细数他的生平往事,未免是一种侮辱。哪怕搜得他进出英国图书馆研究经济学的纪录,细至知道他在哪一天买了多少磅面粉,也不会让我们更清楚其思想的深刻之处。故此,我们应该审视他的遗产:马克思的精神遗产及其继承者。

然而,据说世上有各式各样的马克思。比方说,我们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时期的青年马克思和正值《资本论》(Das Kapital)时期、思绪最成熟的马克思(某些门徒为分食其肉而作的区分),甚至有诸多不同的派系: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沙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文化研究的马克思、基督教左派的马克思,还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等等。自称继承了马克思遗产的人何其多,多得令人眼花瞭乱。看来罗列一切,亦是无补于事。我们倒不如细说从头,应该先找来首位的合法继承者,也就是马克思毕生的好战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看看他怎样承继马克思的遗产。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二)

有说,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关系暧昧,情况就像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笔下对话录,都是借老师之口宣扬自己的哲学概念。但是,马克思跟恩格斯更多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他们互相影响,互为渗透。然而,1883年的3月14日之后,恩格斯沦为孤身一人,他要独自从马克思手上接下了重任。随著老马的遗体安葬在海格特公墓,年迈的恩格斯拾起已逝好友的那支封尘钢笔,为他完成未竟大志:整理马克思遗下的笔记和稿件,完成《资本论》的第二、第三卷。那么,我们是否看到马克思家族的第一重分裂呢?即马克思本人与恩格斯的马克思之间的分裂。难道恩格斯没有静悄悄地把自己的思想加诸奉老马之名下的文稿里?

马克思与恩格斯

到底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思想差别有多大,他们的差异怎样通过合作达致同一等等,从而可否从《资本论》二、三卷析出恩格斯的因子呢?这些问题并非我们三言两语便得解决的。但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一句:的确有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马克思之分。

马克思的思想深受三大思潮——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革命理论和德国观念论——的影响,几乎是学界公认、人所皆知的事。其中,马克思跟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观念论的绝对顶峰黑格尔(G.W.F. Hegel)的关系难以梳理。尽管马克思早年于《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对哲学透露了不屑的态度,并且经常批判黑格尔,但我们不能肤浅地认为马克思将哲学视之不顾。原因很简单,所谓的“成熟时期”,即在《资本论》的第一卷写就的时刻,马克思在序中承认自己运用了辩证法,却是“和黑格尔的辩证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

《资本论》:资本是加强与压抑分裂的悖论

然而,马克思没有完成其余两卷《资本论》便逝去,更莫说把自己独创的辩证法说清楚了。结果,他只留下著名的一句:“在他(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倒立著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从此,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不解的谜团,长期占据一众马克思主义门徒的脑袋。尤其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当那份带有浓浓人文气息与黑格尔观念论影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诸于世,情况变得更复杂。法国结构主义者阿图塞(Louis Althusser)断定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前后期之分,在编写《资本论》之前的马克思,还深受德国观念论和费尔巴哈的抽象余毒影响,而后期的马克思则是跟一切意识形态割裂的意识形态科学家。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各家自有各样说法。然而,我们别忘了一点,除了马克思之外,恩格斯也是黑格尔的乖巧好学徒,那么恩格斯是怎样处理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继而怎样将之消化,并融入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里呢?于此一关键处,我们看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马克思之分了。

阿图塞: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反对“人道主义马克思”

三)

如果说《资本论》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划时代巨著,它的面世称得上是历史大事,故此我们(尤其是当今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者)务必正视;那么恩格斯的残篇《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亦然。但《资本论》是备受后世肯定的,而《自然辩证法》则是从消极的层面来理解。不可否认,《自然辩证法》有著伟大的理论前提:恩格斯为了证明马克思的辩证法具备解释一切的普遍性,他认为不但可以从人类社会,甚至可以从自然界抽象出辩证法的运作规律。故此,他决定要写一部有关自然界的辩证发展史。结果,恩格斯带著庞大的激情弄得焦头烂额,但是他的失败正是具有价值之处。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György Lukács)的思想亦具备前、中和后期之分,晚年回流布达佩斯办学的他,曾严厉批评《历史与阶级意识》(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时期的自己(将物化和异化两个概念相混淆),誓要跟“马克思学徒阶段”的青年卢卡奇割裂。尽管如此,起码有一件事,卢卡奇的看法都是一以贯之,那就是对《自然辩证法》的评价:恩格斯错误地把辩证法套用在自然界之上。换言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批判黑格尔的话——“(黑格尔的)错误在于:这些规律是作为思维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的”——同样适用于他自身。

在《自然辩证法》的〈辩证法作为科学〉一章,恩格斯尝试列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一、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
二、对立相互渗透的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的规律(the negation of negation)。

上述三大规则,乃是恩格斯从黑格尔的《逻辑学》精炼而成。恩格斯对此有著独到的见解:“这三个规律都曾经被黑格尔按照其唯心主义的方式,当做纯粹的思维而加以阐明:第一个规律是在他的《逻辑学》第一部分(即“存在论”)中;第二个规律占据了他的《逻辑学》的整个第二部分(即“本质论”);最后,第三个规律表现为构筑整个体系的基本规律。”

即言之,如果第一、二点只是分别局限存在论和本质论的逻辑规律,那么第三点是贯穿整个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终极规律。换句话说,“否定之否定”才是辩证法的核心。对恩格斯而言,第三个规律亦可以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抽象出来。对卢卡奇来说,恩格斯就错在对第三点的理解。

黑格尔:社会真正运动的时刻 是在日常的劳动和教化过程之中

卢卡奇晚年潜伏多年,为的就是要写成巨著《社会存在本体论》(The Ontology of Social Being)。除了批判自己早年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犯的错误,卢卡奇还想解决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这里,卢卡奇追随的是列宁的看法。列宁的《哲学摘记》除纪录了他潜藏瑞典研读《逻辑学》时写了很多“哈哈”的奇怪注解外,还透露了他对恩格斯提出的三大辩证规律之见解:第三规律“否定之否定”,是形式消去后,旧有内容的某种复辟。更甚者,恩格斯本来就是黑格尔精神的复辟,正如卢卡奇对《逻辑学》的正确见解:黑格尔激进地把逻辑视为本体论的发展规律,故此,假如恩格斯觉得否定之否定是可以从自然界抽象出来,那么他跟黑格尔是没有分别。

话说回来,马克思是怎样看这个问题呢?翻看《资本论》的第一卷,你会发现马克思仅仅用过一次“否定之否定”,并且在注脚处留下颇为不逊的态度。他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迂腐的老哲学术语,若然不是被逼要使用,他绝不会给它在《资本论》里出现。眼利的读者应该发现,这跟《经济学哲学手稿》绝对是两回事。在《手稿》里,黑格尔的哲学术语贯穿了劳动异化的文本主题,当然包括了一大堆“扬弃、否定的否定”等迂腐的哲学用语。难道马克思真的有前后的根本断裂吗?就此,我们应该要认同晚期卢卡奇的理解方法:青年马克思是处理本体论问题,晚期马克思是处理政治经济学论,完全是两个范畴。如果没有青年马克思在本体论上的研究成果,那么就没有晚年马克思的理论成果。我们可大胆地指出,马克思不像列宁和卢卡奇般,坚决地删去否定之否定这个辩证法核心,而是把否定之否定归入主体能动性之中,事关《资本论》正是客观意义上的本质论阶段,而《手稿》正是描述主体辩证发展的能动性方面。上述一切,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马克思之别。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资本主义下的物化社会

四)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当年震动人心的这句话,在今天看来,故然沦为滥作引用的老调。然而,我们应该比前人看得更仔细,便能发现它并非一句口号,而是对黑格尔那句臭名昭著之豪语的逐字重写:“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

正如卢卡奇所言,也许黑格尔是在本质论的层次上。故此,经过我们上文的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此句话是出自马克思之手,他从主体的能动性方面改写这句句子,即是把海涅提过的隐藏句用辩证法的第三规律写出来——“凡是不合理的,都不应存在”。

【无睡意哲学】的马克思:

马克思:资本主义危机 - EP52

马克思:阶级斗争 - EP53

_________________

《01哲学》,哲学入门,深入浅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世界。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