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克什米尔烽烟不止 “印巴分治”历史恩怨难解

撰文: 陈博悟
出版:更新:

印度与巴基斯坦自2月中起在克什米尔地区(Kashmir)爆发连串军事和外交冲突。
这个位于喜马拉亚山脉一带,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如今分别由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控制的地区,逾70年来烽烟不断,也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龃龉不合的核心所在。从现代历史来看,克什米尔地区的恩怨要回溯到大英帝国对英属印度实施“印巴分治”一步说起。

二次大战后,大英帝国元气大伤,难以继续管治印度等殖民地。时任印度领袖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主张在英属印度建立联邦,时任伊斯兰联盟主席真纳(Muhammad Ali Jinnah)则担心当地约占人口三成的穆斯林遭印度教徒压迫,主张独立建国。

英属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Lord Mountbatten)1947年仓促决定实行“印巴分治”,在5日内划定称为“雷德克里夫线”(Radcliffe Line)的印巴分割线。结果族群遭迫迁,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逃往对应的地区,各地爆发暴力冲突。巴基斯坦和印度在这暴力浪潮中,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独立。

印巴冲突:甘地(右)与真纳(左)分别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时的领袖。(资料图片)

两国独立后,巴基斯坦期望穆斯林人口占多的克什米尔加入,但印度则要求地区独立,结果一支巴基斯坦部落军队入侵克什米尔,并马上触发“第一次印巴战争”,直至1949年初结束。印度取得克什米尔五分之三的地区,两国1948年的停火线成为两国在当地的实际分割线。

印巴领导人强化身份认同,互相敌视,两军则持续在克什米尔对峙,并在1965年触发“第二次印巴战争”。最终双方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签定《塔什干宣言》,但克什米尔领土控制没出现变化。

1971年,印巴两国就孟加拉独立爆发战争,克什米尔再次卷入战火。两国1972年在联合国监察下停火,并依照“实际控制线”(Line of Control, LOC)分别控制克什米尔地区。

印巴冲突:克什米尔的土地现时大致分为三部分,巴基斯坦控制的称为自由克什米尔(Azad Kashmir)和北部地区(Northern Area),东南部则被纳入印度领土的查谟-克什米尔邦(Jammu and Kashmir)。另包括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Aksai Chin)地区。(美国中情局《世界概况》2004)

尽管两国订立分界线,但不论是国与国,还是区内族群的冲突依然。不少居于印控克什米尔的穆斯林不满新德里管治,甚至曾在1989年发起暴动,要求加入巴基斯坦或独立。两国也于1999年曾沿着“实际控制线”交火,有分析称之为印巴的“未宣之战”。两国后来在2003年达成休战,期间曾于2018年三度交火。冲突平息后局势维持至今。

巴基斯坦现时控制克什米尔约三分之一土地,称为自由克什米尔(Azad Kashmir)和北部地区(Northern Area);东南部近45%的土地则被纳入印度领土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Jammu and Kashmir)。

印巴冲突: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2月14日发生自杀式袭击,至少44名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士兵死亡。(路透社)

时至2019年2月14日,印度军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遇袭,导致最少44人死亡。总部位于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激进组织“穆罕默德军”(Jaish-e-Mohammad)认责。

印度随后派遣12架战机越线轰炸巴国境内的武装分子基地巴基斯坦则称击落两架印度军机并俘获一名机师,情况均为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首见,足见两国局势非常紧张,亦相信短期内难以化解克什米尔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