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特朗普与世界为敌 中国欧洲担起保护地球重责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退出遏止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如此一来美国将与全球195个国家打对台,成为继尼加拉瓜及叙利亚后,全仅三个非签约国之列。特朗普这步棋公然与世界的未来为敌,势必在经济、环保及世界地位三方面付出巨大代价。

2012年12月12日,接近200个国家在巴黎达成《巴黎协定》。(Getty Images)

退出《巴黎协定》 难振美国制造业

美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二高的国家,前年跟全球195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时,承诺至2025年将排放量减至比2005年水平少26%至28%,即约16亿吨温室气体,对推动环保是至关重要。但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开始,已一直公开表示气候变化的说法只是一个骗局,目的是令美国制造业受限,削弱了美国的竞争力。

有学者早已指出,《巴黎协定》对美国本土经济的影响视乎当局如何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例如以较有效的排碳税或与他国交易排碳配额,取代对工厂实施的传统排碳限额制度。在整体数据层面,协定对制造业的影响微不足道。甚至倒过头来,可将排碳税的收益用于对经济增长有帮助的地方,对美国以至世界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极端保守当道 特朗普滥用权力

今次特朗普退出协定的决定,完全是政治因素所致,属滥用其美国总统权力,令成千上万计住在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生计以至性命备受威胁。为的只是实现其竞选承诺,以及其所属共和党主流推动的保守运动目标。他们反对全球主义和进步,反而试图让美国孤立,欲走保守的回头路。

美国共和党22位参议员,包括参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上月初去信特朗普,要求他加快退出《巴黎协定》,充分反映除了特朗普本人外,其背后共和党保守派也是令美国退出协定的关键。明显地,特朗普选择了靠陇保守的一方,他们所维护的是部份美国人的利益,包括麦康奈尔所属、盛产煤矿的肯塔基州;又或是汽车之城底特律所在地、工业州份密歇根州的利益。

特朗普曾指气候变化是一个“骗局”,言论遭到学界强烈反弹。(VCG)

美国自我孤立 公然与全球为敌

特朗普声言愿意重新谈判,争取对美国“公平”的新气候协议,这番话看似讲道理,实际上是强词夺理。《巴黎协定》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纳入维护地球生态与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命运共同体当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因应各自能力作出应有承担,特朗普却以公平为托辞放弃道义责任,回避了美国过往经济发展过程中污染环境与掠夺资源的责任。

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称首次外访有成果,表现如“全垒打”,但实际上在七国集团峰会上美国跟其余六国,在气候及难民等问题上分歧严重。情况亦反映在该等国家领导人会面的互动中:特朗普以高球车代步到下一地点,但几位领导人则选择徒步前往。特雷莎·梅(左一)、默克尔(左三)等一同徒步前往下个景点。(美联社)

退出《巴黎协定》,对美国在未来的世界地位必定有不良影响。特朗普无视气候变化现实,公然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打对台,让世界清楚看到美国放弃作为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下理应信守的领导地位与承担,美国未来如何取信于人?难怪连卸任后鲜有发表意见的前总统奥巴马,也发声明指特朗普此举是“公然与世界未来为敌”。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也曾公然表示不会履行1997年签订的国际减排协定《京都议定书》,令欧洲、中国及其他国家对美方植下深深的疑虑,结果奥巴马政府要花费许多心力收拾这个“烂摊子”,才能换来《巴黎协定》这项成果。特朗普此番一意孤行,再次暴露唯我独尊的美国例外主义心态,从今以后,世人更难以相信美国在国际事务上作出的任何承诺。

冲击国际格局 中欧乘势补位

退出协定带来的余波,已由环保议题延伸至外交关系上,美欧数十年的同盟关系首当其冲。对于在气候议题上走得最前的欧洲来说,美国如今与叛徒无异。德国、法国与意大利三国首脑迅速发表联合声明,对特朗普的决定表示遗憾,同时承诺履行各自在《巴黎协定》下所承诺的义务。

中国与欧盟在过往几年皆在不同方面有合作。图为(左起):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路透社)

特朗普宣称美国不会关上重新加入《巴黎协定》或以任何形式参与国际气候会议的大门,但法德意三国首脑表明,《巴黎协定》开启的进程不可逆转,不容重新谈判。正在欧洲访问的中国总理李克强,也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欧盟领袖共同重申了落实《巴黎协定》的决心。从这个角度看,美国退出全球对抗气候变化的核心领导地位,让抱持能源转型、发展洁净能源共同目标的欧洲与中国有了更多共同语言,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或将由此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