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男被杀】中国“冷处理”朝鲜“家变” 北京有何考量?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兄长金正男日前在大马被杀身亡,引起国际舆论哄动,有迹象显示平壤正是幕后主谋,而韩国方面更直接对“朝鲜惨无人道刺杀金正男表示出担忧”。如果事件是朝鲜官方所为,金正恩无疑是在考验中国的耐心,中国现时低调处理金正男被杀一事,可能是出于对东亚局势的考虑,静观其变,等候时机。
有传金正男与北京关系良好,后者曾在金正日继承人问题上给予支持;亦有指一旦金正恩意外倒台,中方将力挺金正男“替补”掌权;也有日媒报道指,金正男得到中国政府力保,北京更向朝鲜发出警告:“不许碰金正男,在中国的地盘决不可动他”。金正男在大马被杀,可能就是平壤顾虑北京的警告,不在“中国的地盘”下手。
面对朝鲜“家事” 中国官媒“冷处理”
有分析指出,如果被证明是朝鲜官方所为,这宗暗杀事件可能会导致平壤方面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趋于紧张。不过,中国官方似乎在低调处理事件。
2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于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相关提问时表示“中方注意到媒体有关报导”,“有关事件发生在马来西亚,目前马方正在对事件进行调查。”在随后两日的记者会上,耿爽也仅表示中方会继续对事件保持关注,又指“中朝是友好近邻,两国有著友好交往的传统”。
中国官媒的取态也显得耐人寻味。《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15日刊文更为金正恩“保驾护航”,称朝鲜没有必要的动机去杀他,死者可能不是金正男本人,更直言:“退一万步讲,金正男确实是被朝鲜方面暗杀了,那对朝鲜半岛的进程影响有多大?...几乎可有可无。”
《环球时报》15日也刊文称“金正男被杀”一事有很多疑点,不应在现阶段直指平壤。“金正男猝死事件尚未正式定性,但是国际舆论场大量猜测的锋芒已经指向平壤,这让平壤的声誉已经受到损害。相信平壤不久也会站出来发声,提供世界舆论急于要了解的信息,以正视听。”
除此之外,中央电视台(CCTV)虽然已经派出记者去到马来西亚,然而有关报道也相当隐晦,仅仅围绕马来西亚官方发言报道,并以“一朝鲜男子”形容被杀的金正男,并且也未有播放已经在国际诸多媒体上疯传的金正男被杀片段。
传崔龙海秘密访华 官方称“不掌握”
除此之外,朝鲜“第二号人物”、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崔龙海近来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16日更缺席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正日的75岁冥诞纪念大会。有观点认为,这可能与金正男遇刺有关,崔龙海就此事访华向中方澄清立场。早前亦有韩国媒体称,崔龙海在朝鲜12日试射飞弹后立即前往中国大陆说明原委,期间金正男被杀,北京当局要求朝鲜说明,因此把他暂时“留”在中国。
不过,就崔龙海正在中国访问的传闻,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仅表示“不掌握这样的情况”。
静观其变,等候时机
虽然“不干涉别国内政”是中国外交政策之一,但是外交部的回应实在相当谨慎,似乎有意撇清与金正男的关系,避免以此事刺激金正恩;而中方官媒迅速为平壤辩护,“保驾护航”的意图未免太过明显。朝鲜政府杀害金正男嫌疑最大,北京怎可能不明白?只不过,在没有真凭实据下贸然指控平壤当局,只会进一步刺激金正恩,加剧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中方似乎没打算在此事上大造文章,而是静观其变,等候时机。
冷对朝鲜“家变”并不意味着中国对朝鲜近期的作为不闻不问,中方实际上一直对朝鲜试射导弹一事施压,并施展自己的半岛影响力。2月12日,朝鲜试射中程弹道导弹“北极星”第二型。中国外交部除了表示“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外,更明确反对朝鲜违反安理会决定进行有关发射活动。随后,外长王毅在G20外长会中强调要继续执行制裁,限制朝鲜的核开发进程。中国商务部亦宣布将配合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禁止从朝鲜进口煤炭,一反中国过去“不能损害两国贸易与朝鲜人民生活”的态度。中方或者是以“联合国”的大义名份,回应朝鲜试射“北极星”导弹之余,暗中就暗杀金正男一事对平壤略施小惩。
北京正寻求东北亚局势平衡
中国在东北亚局势上的顾虑甚多。一来朝鲜多次无视北京反对试射导弹,金正恩也不在北京掌握范围;二来特朗普政府对东亚地区的战略蓝图仍未清晰;三来美国在韩国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起中方顾虑;另外,朝核问题亦影响了中日韩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朝核问题的根源在于朝鲜与美韩的敌对局面,中国并非问题的“当事人”,但朝鲜动荡必然冲击东北亚安全。若处理失当,轻则困扰中朝边境,重则激化日韩加强军备乃至于发展核武危害地区安全,韩国同意部署“萨德”就是最佳例子。
国内问题上,中国对朝鲜的“纵容”本身就面对一部分舆论压力,而此次中国如若太过渲染“金正恩弑兄”的宫斗戏码,定然会令舆论倾向反朝;而这种情况正是韩国方面愿意见到的,因为朝鲜越不安定就越能合理化其部署“萨德”导弹的理由。
从国际角度看,中国冷对金正男被杀,这是避免以免在没有实据下指控朝鲜,刺激金正恩作出更疯狂的举动;遵循联合国决议制裁朝鲜,这是略施小惩,以免金正恩有持无恐。也是向美日韩等国释放讯号:中国有意就朝核问题合作,不会纵容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