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法官任命作政治工具 特朗普一招团结保守派
特朗普将于香港时间周三(1日)早上9时公布最高法院法官的人选,顶替去年2月去世的大法官斯卡利亚(Antonin Scalia)留下的空缺,比原先公布的时间为快。这位新任总统当然知道这决定,或许会是自己作为总统影响最深远的决定之一,然而他加快公布任命背后,却充满着短线的政治计算。
“他显然知道自己有机会为这个世代的最高法院下定义,他正认真对待此事。”前众议院议长,兼特朗普亲信金里奇(Newt Gingrich)这样形容特朗普在任命大法官一事上的态度。
两名人选均得共和党认同
但特朗普可能是美国史上法学理念最不明显的总统,这由法官人选最后两强,戈萨奇(Neil Gorsuch)和哈迪曼(Thomas Hardiman)中就可看出。特朗普的亲信正循两人的故事及个人特质,向特朗普进言,好让他能挑选其中一位担任要职。
戈萨奇和哈迪曼两人出身有着天渊之别,前者于耶鲁和牛津毕业,曾为两位最高法院法官工作,在法律精英圈子中,他是代替斯卡利亚,一位影响力巨大的美国法学家的上佳人选;而后者不但不是从耶鲁或哈佛毕业,他母校更不是长春藤大学之一。哈迪曼的蓝领工人家庭背景将会是他最大的卖点,因为特朗普向来强调工人的重要性。
虽然出身不同,但特朗普把遴选过程早就“外判”给联邦主义者协会(Federalist Society)及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两个都是美国保守派重要智库之一,所以两人都能得到国会内的共和党人全力支持。
延续竞选策略 特朗普用法官救火
可能特朗普不太明白法官的法学思想,但他肯定深明大法官任命的政治力量,在去年大选的竞选期间,他不只一次向保守派选民指出“即使你们不喜欢我,你们都要支持我,你们根本没有选择…你们知道原因吗?最高法院的法官任命。”这类言论由斯卡利亚去世后,特朗普一直用到选举的最后时刻,而他的策略最终亦成功。
他现今就再度起用此策,团结因移民问题而争吵不断的保守派,把入境禁令的负面影响冲淡。不少共和党的国会议员,都有公开批评这条排外意味重的行政指令,内布拉斯加州参议员萨斯(Ben Saase)批评法令涵盖范围太广,而 2008年总统大选候选人麦凯恩(John McCain)和参议员格拉咸(Lindsey Graham)都有公开谴责特朗普的决定。
另外,特朗普在闹出争议时的公关策略,向来都是用新动作盖过旧新闻来掩人耳目。在大众关注大法官人选后,无论政治人物怎样批评特朗普的入境禁令,这些言论都不会得到传媒报道。今次动用大法官任命这种重要新闻来吸引大众,再加上反常地在黄金时间宣布,显然就要转移视线,与特朗普的行事作风如出一辙,亦能令保守派议员知道在批准任命时必须团结。
福音教派对反堕胎的坚持能扭转民意
除在政圈内的操作,特朗普还有在民意上花功夫。在大选极力支持特朗普的福音教派,同样有公开批评特朗普的入境禁令,但他们对堕胎问题上对生命优先(pro-life)的坚持,或令他们重新“归队”,在特朗普的法官人选背后呐喊助威。他们长期以来都希望法院能推翻1973年的“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从而禁止堕胎在美国出现。
特朗普虽然以往曾支持女性堕胎的权利,但他目前或许是美国史上最支持生命优先的总统,而这位上任不足一个月的总统就用大法官的任命,来告诉他的支持者在11月在票站投票时所作的交易:要最高法院禁止堕胎,就要在特朗普其他的理念上噤声。
特朗普用任命大法官这枚重磅政治炸弹,来扭转民意和政圈中的劣势,虽然只是重施故技,但确实击中了保守派人士的弱点。他们不惜一切防止奥巴马任命自由派法官近一年,所等的就是要共和党的总统,任命一位保守派法官,面对诱饵他们很有可能会牺牲难民的利益。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