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于外】惶恐、怒吼与拭泪 赴美入境者如坐针毡的36小时

撰文: 陈奕谦
出版:更新:

上任第七天,美国总统特朗普作了一件事,令不少美国人心碎,世人侧目。特朗普在周五签署行政命令,停收难民,禁止七国公民入境。由周五到周六,赴美的入境者与美国人经历了如坐针毡的36小时。

在芝加哥机场,有民众到场欢迎难民,反对总统特朗普的禁令。(路透社)

星期五中午,洛温斯坦(Steven Stark Lowenstein)和他的朋友在芝加哥国际机场,屏息以待。他们来自同一个犹太人会堂,来到机场,为了接待一个四人难民家庭。之所以气氛紧张,因为早在一、两天之前,总统特朗普已经在考虑停收难民,甚至禁止中东公民入境。大门即将关上,这个叙利亚家庭一旦赶不及抵步,将会前途未卜。

特朗普颁禁令 成难民入境分水岭

就在差不多时间,特朗普已经在国防部的五角大厦签署了行政命令,下令政府停收难民120天,并禁止七个国家的公民入境,为期90天。

幸好在政令下达前线部门执行之前,这个叙利亚家庭赶得及入境,洛温斯坦他们终于松一口气。但特朗普的禁令、美国的最新局势,他们都没有向这个家庭如实相告。洛温斯坦说:“自由神像向来象征美国人欢迎世界……但其火炬仿如因特朗普而熄灭。”

自由神像向来象征美国人欢迎世界……但其火炬仿如因特朗普而熄灭。
芝加哥人洛温斯坦
纽约警方加派人手,在肯尼迪机场看守示威者。(路透社)

在特朗普捻熄火炬的一刻,达维希(Hameed Khalid Darweesh)正在飞机上。他大概也料不到自己抵步之时,美国已经不再欢迎自己。

伊拉克难民本获签证 抵纽约却遭扣留

来自伊拉克的达维希,曾经长达十年时间为美军服务,由翻译到工程技术。因为他的贡献,美国政府在1月20日给他批发特别签证,准许他与妻儿移民美国。星期五的下午六时,达维希抵达纽约的肯尼迪国际机场,随即遭到入境部门扣留。

协助难民的组织IRAP派出律师,为达维希与海关职员交涉,却不获准与达维希见面。问到可以找谁,职员更说:“总统先生。请致电特朗普先生。”民主党两名众议员亦想伸出援手,不过海关负责人也坦言,他们一样弄不清状况,不肯定是否有权让当事人接触律师。

结果,达维希被扣留了在机场一整夜。

在洛杉矶机场,不少民众等待被扣留的亲友,神情紧张。(路透社)

黑夜过去,黎明重临,愈来愈多航班抵达美国。但是一名又一名乘客抵步之时,随即遭当局扣留,声称要遣返回国,一切只因他们是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家的公民。

机场一片混乱 律师义务协助

叙利亚人萨哈尔(Sahar Algonaimi)早上八时多,抵达芝加哥机场。她早前获发签证,原本打算在美国逗留一周,照顾年届七旬的病母。但是她被当局扣留了几小时之后,还是要上机遣返。

自从特朗普下达行政命令以来,IRAP都忙个不停,四出到机场协助抵步难民,提供法律援助。人手不足,他们一呼百应,四小时已经有多达3000名律师仗义帮忙。

周五、周六,美国各地的国际机场都混乱不堪。持绿卡的外国人有的获准入境,有的又要再审查。有持伊朗和加拿大双重国籍的人,被遣返到加拿大;但又有伊朗人抵达纽约之时,获准放行。甚至连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院,也有人透露他们看新闻才知悉新措施,白宫完全没与他们沟通协调。

纽约地区法院周六晚紧急开庭,大批民众聚集声援难民和入境者。(路透社)

政策一团糟,最好的办法或许是诉诸法律。人权组织ACLU为达维希入禀纽约地区法院,指控特朗普的禁令违反宪法。但在法庭尚未开庭之前,原本被扣留在纽约机场的达维希,还有另一名伊拉克人,已经相继获释。但在下午三时,却出现了另一个转捩点。

民众上街怒吼 由机场延伸到法院

眼见传媒报道愈来愈多人被拒入境,向来关心政治的导演摩尔(Michael Moore)在Twitter上号召纽约民众,前往机场声援那些面临遣返的入境者。结果一呼百应,肯尼迪机场聚集了愈来愈多人。不但示威者,连原本要上飞机的乘客,甚至工作中的的士司机也陆续加入。

纽约的肯尼迪机场,芝加哥的奥黑兰机场,各地机场都聚集了大批示威者,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电视直播的画面,还有法院门外。纽约地区法院、维珍尼亚法区法院都在晚上紧急开庭,聆讯是否要暂缓遣返政策。到了九时,纽约的唐纳利(Ann Donnelly)法官颁下临时禁制令,裁定难民不用即时遣返。得悉裁决之后,庭外一片欢呼声,认为是对特朗普的一次打击,也为难民及七国公民暂时松一口气。

到这一刻,行政命令才颁下了约莫30小时。对不少美国人来说,要总统特朗普的抗争之路,仍然漫长而艰巨。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