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为港人带来无限欢乐 报贩忆述:情节笑到读者碌地

撰文: 黄静薇 文雪萍
出版:更新:

知名漫画作家王家禧(笔名:王泽)于元旦日在美国与世长辞,他笔下的《老夫子》深受读者欢迎,陪伴不少港人度过童年岁月。记者于铜锣湾、红磡等地区的报摊,均有出售最新一期《老夫子》。有报贩指《老夫子》在60年代火速窜红,历久不衰,有趣情节至今仍为人津津乐趣,直言当时“睇到笑到碌地。”

位于铜锣湾的报摊均有发售第新一期、第300期的特别珍藏版。(文雪萍摄)

1925年出生的王家禧以长子“王泽”为笔名创作的《老夫子》漫画,因人物个性鲜明、幽默逗趣的风格而走红,成为一代港人的回忆。

在铜锣湾攞卖40多年的报摊负责人、70多岁的周伯称,《老夫子》早于1960年代已大受欢迎,“60年代𠮶阵已经好多人睇,我睇到都笑到碌地!”他续指当时娱乐选择较少,故不少人都会看漫画消闲。

《老夫子》带给不少港人快乐的阅读回忆。(余俊亮摄)

同区报摊职员卢女士指,虽然《老夫子》的读者人数不复以往,但仍有不少忠实读者,“每期入10本都清晒,读者男女老少都有,有人集集都会嚟买。”屹立红磡已有50多年的合成书局老板娘钟太指,10至20年前是《老夫子》的高峰期,有不少人租看,“我自己同小朋友都有睇,几好笑㗎!”惟随年月过去读者渐减,叹惜现时有太多娱乐,会看漫画的人已经愈来愈少。

《老夫子》是四格漫画,内容的素材多来自老王泽的生活小事。(余俊亮摄)
莫同学(左)、梁同学(右)对于作者老王泽逝世均感到可惜。(文雪萍摄)

年轻人欣赏内容本土贴地

17岁的莫同学称小时候是《老夫子》读者,最喜欢“大蕃薯”这角色,认为其人物设定“骑呢”、“搞笑”。莫又指小时候不喜欢读书,父母介绍他看《老夫子》,冀望他会多阅读、接触文字,得悉王家禧先生离世后感到可惜,“虽然佢个仔继承咗衣砵,但(创作)都未必同佢一样。”

梁同学同样对作者离世觉得可惜,认为《老夫子》故事内容不少取自港人日常生活,内容“贴地”、有共鸣,对其四字成语故事的印象深刻。他称小时常到图书馆借阅《老夫子》,“最钟意(角色)老夫子,因为佢十年都系同一件唐装好特别。”

身为老夫子的忠实粉丝,邝民龙(左)亦是“老夫子扮演团”团长,去年于《想入非非-老夫子漫画作品展》时与王泽(右)合照。(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老夫子的忠实粉丝邝民龙,2005年组成“老夫子扮演团”。他身为团长,经常与另外两名团友以老夫子造型现身,于2007年时与王家禧长子王泽初次见面,获对方赞赏其热诚。他表示,喜欢老夫子以幽默方式讲故事,有别与本港其他以打斗情节为主轴的漫画,为港人带来不少欢乐。

适逢今期是《老夫子》第300期,从1964年出版至今已经历55年。(徐尉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