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政府出招干预 楼市料回归平稳
理论上,每逢货币供应大增,资产价格便会持续膨胀。2016年依旧是全球货币泛滥的一年,中港楼市继续成为流动性热捧的投资品,同样出现一轮“牛市”。但无独有偶,香港以至内地政府于2016年第四季纷纷推出新一轮楼市“辣招”,企图阻止投资热钱涌入“砖头”身上,加上美国可能推快加息步伐,最终会否扭转楼市升势?
利嘉阁︰本港豪宅市场看俏
紧贴本港楼价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2016年呈“先微跌﹑后爆升”格局,从3月的低位已爬升13.9%,最新报145.17点,全年至12月尾截稿累升6.9%,如果再升逾1.2%,便会打破去年9月历史高位。成交量方面,土地注册处资料显示,截至12月14日为止,全年整体住宅累计录得57,100宗买卖登记,涉及金额约4,354.8亿元。
利嘉阁地产预计,2016年全年登记量最终可达约5.86万宗,较2015年微升1%;预测全年物业成交总值将同比升4%,至约4,436亿元。
楼价接近破顶,迫使特区政府于11月初,推出金融海啸以来第8度的遏抑楼市措施,再加上人民币贬值压力和本地零售疲弱的大环境,利嘉阁地产总裁廖伟强表示,加辣因素将延续至2017年初,令买楼作投资的业主更加惜售。
廖伟强说:“他们觉得沽出后,可能买不回,所以业主想要合理价钱,买家则认为还可以减,所以双方都系拉锯之中。”他预计,辣招会于农历新年后逐渐消化,楼市将会逐步平稳。
他又指市场供应仍然很少,虽然政府公布未来的供应量不断增加,但是落成量少,加上发展商不断吸纳土地储蓄,暂时看不到市面上有太多供应。廖伟强预计2017年中小型住宅楼价将上升5%,而豪宅方面更看高一线,同比料涨8%。
住宅重回“居住属性”
过去一年中国楼市同样疯狂。内地以宽松信贷协助房地产“去库存”,住宅的金融属性盖过居住属性。截至11月,内地新建住宅价格环比连续19个月上升,首11个月的居民房贷更增4.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楼市泡沫愈吹愈大,中央自10月起已陆续推出一系列调控政策,如提高首付比例、限购、限贷政策等。在周前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直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撰文指“房子是用来住的”乃住房政策思路上一次重大改变,意味政策不再暗地助长房市炒作,对过热城市实施必要限制趋向常态化。他料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17年稳中带升。中金则预期受2016年高基数和政策打压双重影响,大户型改善、投资性需求将被挤出市场,一二线城市成交量在2017年上半年料出现约40%的同比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