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退出17+1 立陶宛反华转向难掀连锁效应

撰文: 叶侃
出版:更新:

“从现在起,我们正式退出17+1机制。同时,我们呼吁其他欧盟成员国也及时跟进,现在正是体现我们与中国明确切割的绝佳时机”。

5月23日,立陶宛外长兰斯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接受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专访时不仅高调表达了维尔纽斯方面“弃华自立”的坚定决心,还进一步号召其他“误入17+1”机制的欧盟成员国(或欧盟候选国)群起效仿。

而高调退出17+1机制不过是立陶宛近来反华大跃进的最新例证,就在兰斯贝吉斯发表“弃华独走”论之前(5月21日),该国议会刚刚通过了涉疆提案,将中国在新疆的治理政策界定为“种族屠杀”。

如果继续上溯的话,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现象就出现了:即立陶宛出现系统性“反华大跃”进的时间点恰逢其国内政府换届与华府总统大选“双重加持”的敏感时刻。

2021年2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凝心聚力,继往开来 携手共谱合作新篇章》的主旨讲话。(新华社)

去年11月,在立陶宛议会大选中拔得头筹的中右翼祖国联盟上台执政。这一脱胎于苏联后期立陶宛独立运动的政治力量,对西方世界推崇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有着某种宗教般的狂热与执念。

因此,祖国联盟治下的立陶宛一改此前中左翼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务实主义取向,变为旗帜鲜明的“价值观优先”路线。

这一转变恰与拜登当局自履新伊始力推的“价值观同盟”外交策略不谋而合,在这种“双重加持”的情势之下,立陶宛配合华府共同反对中国这个“价值观异类”问题上的政策大跃进便应运而生。

2020年10月25日,立陶宛祖国联盟推出的总理候选人西蒙雅特(Ingrida Simonyte,左)在胜选后发表演讲。(Getty Images)

祖国联盟甫一上任即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与台湾的“民主价值观同盟”正式认证,并称维尔纽斯方面将尽全力与台湾共同捍卫双方之间共享的“宝贵价值理念”。

与此相应,立陶宛外交部于3月初公开宣布将在台湾正式设立代表处的消息。这种挑战“一中原则”的行为,加之此前“高调”缺席中国主持的中国—中东欧国家17+1视频峰会,已经彻底打破了中立双边关系的平衡。

尽管如此,立陶宛方面高调的“退群秀”对中国中东欧战略的实际影响十分有限,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乎其微。

首先,中立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不仅绝对数量极为有限,在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活动中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中立双边贸易额达到顶峰的2019年底,这一数据也仅为13.5亿美元,而同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总体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

其次,这一高调退群从目前来看几乎不可能获得立陶宛期望中的连锁反应。且不说在对华战略上颇具定力的维谢格拉德四国(V4,即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戈克),即便是与立陶宛类似,在对华政策上漂浮不定、且近来日渐趋向“负面对华”的其他两个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都不可能简单效仿立陶宛。

两者都十分看重中国对其国内经济的重大拉动作用:拉脱维亚需要强劲的中国市场维系其第一支柱产业航运业的发展水平,爱沙尼亚则对中国庞大的数字技术产业需求情有独钟。

在V4(波匈捷斯四国)与波三(立陶宛、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之外,后续加入17+1机制的西巴尔干六国更不可能群起跟进。这些入欧前景日益黯淡的国家,目前都将中国作为促进其自身发展的最佳替代性选择。

因此,立陶宛的高调独走从当下来看只是一个其本国当权者全力示好华府的政治秀,完全无碍于中国—中东欧合作战略的基本盘与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