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揭百佳Taste西星斑充贵价东星斑卖 惠康东星原来是泰星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环保团体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抽验屈臣氏集团旗下百佳Taste、International及惠康7个海鲜样本,经DNA化验后发现有近六成样本货不对办,当中九龙塘Taste将西星斑当作价钱贵近倍的东星斑出售;International又出售称声来自尼日利亚的冷藏海参,但环团发现该地区无有关品种踪迹,质疑违反《商品说明条例》。环团促请各大超市向消费者提供足够且正确的标签资料,防止食品“出事”后无法追查源头。《香港01》已向海关查询。惠康指已指示分店安排有关产品下架,顾客可携同货品及单据到分店办理换货或退款手续。百佳指,出售的急冻海鲜产品,每一批次都附有当地政府发出的卫生证书,符合香港政府规定。

东星斑的斑点较密较细,价钱贵西星斑近倍。(渔护处图片)
在惠康购买的方便包把泰星斑标签为“东星斑”。(WWF提供)

WWF抽验Taste、International及惠康7个海鲜样本,并进行DNA测试,结果发现4个样本有问题。其中,于又一城Taste买到的冷藏西星斑(Plectropomus areolatus)样本,被错误标签为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根据政府统计,活东星斑的批发价为每公斤580.5元,西星斑则为每公斤336.68元,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亦将西星斑列为易危物种。

惠康也有出现类似情况,环团发现超市将新鲜泰星斑当作东星斑出售。

WWF另发现International所卖的冷藏海参(Actinopyga lecanora)货不对办,因此产品标签上列明来源地为西非尼日利亚,惟有关地区未曾发现有该品种出现,显示品种的来源地的资料不正确。

Taste售卖的红䲞刺身标签成波䲞。(WWF提供)

有问题的四个海鲜样本(见下表)

超市名称 声称海鲜种类 问题
Taste(九龙塘又一城分店) 东星斑 DNA结果证实为西星斑
International(绿杨新邨分店) 海参 尼日利亚无该品种
惠康(铜锣湾分店) 东星斑(方便包) 品种是泰星斑
Taste(九龙塘又一城分店) 波䲞 DNA结果证实为红䲞
      
涉事的Taste仍有出售星斑,但货品被保鲜纸包装,市民或难以分辨。(王洁恩摄)
李彩华表示,分辨东星斑及西星斑两种鱼,主要靠观察牠们身上斑点。(电视截图)

分辨东星西星视乎斑点大小及密度

香港海鲜业联合会主席李彩华表示,东星斑与西星斑的鱼身颜色同样有红色或灰色两种,一般市民混淆亦不足为奇。他指,要分辨两种鱼,主要靠观察牠们身上斑点,东星斑斑点较细及密,而西星斑斑点则较大及疏。李说,东星斑的口感较嫩滑,鱼味鲜味亦较西星斑为佳,因此价钱会较高,但他强调市场上卖假鱼的情况不普遍,相信今次是个别事件。

WWF亦就全港九大超市集团进行产品标签调查,涉及96间超市,研究涵盖四类冷藏海鲜,包括虾、石斑、鲶鱼及海参。结果发现,所有超市集团供应的海鲜样本中,有8成的标签上均没有齐列品种、来源地及生产方法(野生摘捞或养殖)三项资料。佳宝有近24%的产品没有显示以上资料的其中一项。虽然“759”的表现较其他集团好,但亦有4成海鲜标签有列明所有资料。

杜伟伦(左二)促请超市向消费者提供足够及正确的货品标签。(王洁恩摄)

环团项目负责人:过去已发现类似情况

该会助理经理(生态足印项目)杜伟伦表示,透过是次简易调查,已发现本港最大的超级市场都有错误标签海鲜产品的问题,误导消费者。他认为,足够且准确的产品资料,可让消费者确保自己所购买的贵价鱼无被鱼目混珠,过去本港亦有发现发生类似事件,但一直未获关注,他对此表示失望。

杜伟伦指,本港是亚洲人均海鲜消耗量第二高的地区,九成海鲜从世界各地超过170个国家地区入口,由于愈来愈多消费者到超市购买海鲜,因此他认为超市在环保海鲜市场上责无旁贷,促请超市加强措施防止因海解标签出错而误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