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与Apple设计理念各走极端 10幅图参透两网络巨头如何称霸
Apple同Google两间科技巨头在设计同用家体验各有胜场。两间出品固然有互相“参考”之处,但其实在产品开发取向同设计理念方面,两间公司有颇大分别。
Medium社群UX Collective的作者Allen本身是设计师,亦系Apple和Google的忠实用家。他结合自己在设计领域的经验,以“Apple vs Google in 10 honest graphics”为题制作了10张简单对比图,介绍两间公司所采取不同产品设计方法:
👇👇👇Google vs. Apple产品开发设计理念十大不同之处(点图放大观看)👇👇👇
记者对于此批图所讲的分别,部份都几有保留。至少Apple是否“真正”保护用家私隐真的好有商榷余地。点都好,Allen在以下分析给予了如此评价Google同Apple的理由:
作者Allen引用一段往事,说明Apple品牌个性。第一代iPhone面世后,有报导批评iPhone萤幕太细好难打字。对此Steve Jobs却回应称用家的手指会慢慢适应。可见Apple经常自命“比用家更了解用家”。他们通过大量用户研究而走到了此一步,并专注提供友善而一致的互动体验,还有长期稳定不变的方案。
Apple的集权式层级化架构,让部份精英设计师掌控最终成品质量。然而Apple这种“我知你想要乜”的态度有时颇不讨好,亦限制了用家基数的增长,甚至会招致部份用家厌恶。一些人就可能更倾向有实体键盘的手机(记者按:虽然实体键盘在iPhone以外其他智能手机中也所余无几。基本上2007年面世的iPhone奠定了智能手机必用触屏的设计根底)。
Google比起Apple,更依赖从用家身上获得的Feedback(意见回馈)。Google倾向发展开源(Open-source)项目,非常著重从开源社群获得的Feedback,有助他们开发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并吸纳庞大的用户群体。所以不少Google功能可以在Android手机上实现,但在iPhone上无法兼容。只是用家并非总是清楚自己想要甚么,Google不乏开发失败、半途作废的项目。
做产品设计,固然要参考用家Feedback,但不代表要完全由用家来主导设计。Allen认为最佳做法是观察用家的体验过程,从中了解用家的需要。他指出Google优势在于敏捷开发,出错时能及时调整产品方向。
资料来源:Allen@UX Collective、Jens-Fabian Goetzmann@The Startup、Fast Company
同场加映:iOS 14自订风格Widget
【iOS 14 Widget 自订教学】Apple 在上个星期正式推出 iPhone 用的 iOS 14 系统更新,今个版本在外观上带来了不少改变,尤其于 Home 介面上可以加入新引入的 Widget 小工具,为用家带来了更大的风格弹性。
然而 Apple 所提供的 Widget 种类尚少之余,风格上仍然较为受限;如果想加入具有个人风格的 Widgets,可能就要借助第三方 Apps 的帮助,例如今次介绍给大家试用的《Widgetsmith》。
《Widgetsmith》虽然只是简单一个 App,但已经可以提供多达 8 种类型的 Widget,而且全部 Widget 的大小、字体、颜色都有大量设定可以调校,让 iPhone 用户终于可以调制出专属于自己的 Home 介面。
3 大流程自订 iOS 14 个人专属 Widget
初初安装《Widgetsmith》,可能会觉得它的功能太多太繁复,不知从何做起,但其实它的 Widget 设定操作可以归纳成简单的 3 大流程:
以上自订Widget步骤完成一半都无!想睇埋剩余流程?请浏览完整全文:iOS 14自订风格Widget|3步教你用Widgetsmith 制个人化Home介面